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外来有害生物—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马铃薯叶甲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调查;马铃薯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马铃薯叶甲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明确了马铃薯叶甲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000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叶甲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2)以马铃薯叶甲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寄主范围和田间消长规律等。结果显示,马铃薯叶甲世代重叠、具有高繁殖率、滞育和迁飞等习性。该虫在新疆北部地区一年发生一至三代,以二代为主。(3)通过秋耕冬灌、轮作倒茬评价马铃薯叶甲防治效果,筛选新型化学药剂,对生物防治、防虫栽培技术和防治指标等进行研究。明确了马铃薯叶甲秋翻越冬死亡率可达33.3%~76.4%,轮作可降低虫口基数29.4%~84.3%,推迟成虫发生期4~7d;天敌以捕食性为主,其中捕食幼虫的占总数89.2%。筛选出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14种,药后20d后田间防效均达90.0%以上;提出了提高马铃薯耐害性施肥技术和覆膜加滴灌栽培防治马铃薯叶甲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耐害性,降低马铃薯叶甲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使产量提高10.5%~24.8%;越冬代成虫和一代低龄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24和106头/百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