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叙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re2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动荡、思想纷争、政治派别林立。其中,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德语国家的左翼知识分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法西斯主义、实现平等民主的愿景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创作契机。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作家,如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弗里德里希·沃尔夫(Friedrich Wolf)、埃贡·埃尔温·基希(Egon Erwin Kisch)等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选取中国革命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本研究选取其中典型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等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在“政治神话”(politischer Mythos)这一理论视域下剖析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叙事,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从复杂的文本现象中分析叙事生成的过程和策略,寻求这一类型化文本的叙事特征及内在逻辑。政治神话作为特定的政治共同体对世界及历史的表达,将人物或故事从原有的事件背景中抽离出来,置于具备动态性和真实性的神话框架中,致使“虚构与事实”合流,以有意识的自我构想创造出集体性的意义承诺。政治神话随着社会语境变化自行生成和演绎,被激活、被掩盖、被挖掘、被重塑。本研究从政治神话与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文本之间的潜层逻辑关系入手,选择英雄叙事、女性形象、空间叙事三个维度,分析作为叙事基点与旨归的政治神话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首先,政治神话离不开革命英雄。德语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英雄继承了欧洲古典英雄神话的传统,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诉求与德语文学的审美传统在此发生意义对接。在中国英雄的横向构型中,个体英雄形象往往存在理性的政治行动图式,成为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而群像英雄则高度脸谱化和同质化,二者共同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所整合与吸纳。从历时角度而言,革命英雄的成长轨迹则可归纳为“启迪与觉醒”、“告别与叛逆”和“受难与殉道”三种模式,叙事者将主人公的发展进行主题化和模式化的提炼与压缩,以艺术化的策略表达政治神话对个体革命者的感召。其次,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构,集中体现了政治新秩序在建构过程中对女性群体的召唤。传统中国女性的形象被无产阶级革命话语强势介入,从而为全新的政治秩序所统摄和规范。共产主义理念试图将中国传统女性塑造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共同体,把女性打造为革命者的战友与伙伴。“强者爱情”模式与革命女性形象出现在德语左翼作家塑造的中国革命图景中。无产阶级革命话语推动女性完成新秩序下的自我认识与形象重构,并最终将之纳入政治神话的集体叙事框架中。再次,政治神话主导了对于经验空间的理解与期望视野。对乡土景观的诗性铺陈展现了一个不同于工业化摩登城市的乌托邦,作为乡土情怀寄寓之所的淳朴自然既承担起地理空间政治化、神圣化的要求,亦填补了德语作家与传统中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反之,对于作为资本主义表征的城市景观,左翼作家从“审丑”的立场出发,批判工业世界带来的异化与堕落,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殖民主义的批判。城与乡的景观殊异与政治和道德倾向形成共轭结构,美与丑的二元分化进而被构建为政治神话中敌与我的对立格局。作为对上海二十世纪20年代罢工浪潮的文学再现,工厂这一微观场景成为矛盾酝酿和集中爆发的地点;而轮船则成为窥知省港罢工浪潮的流动空间,二者共同塑造动荡中的中国革命图景。概言之,德语左翼作家对中国革命的激情畅想与革命话语的强制规约、个性解放的诉求与融入工人集体的政治规训始终处于微妙的博弈之中。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叙事多了域外视野的他者审视,提供了叙事程式的多重可能性,为中国革命故事拓展叙述基点。中国革命叙事得以在东西方不同的话语与文化体系中找到契合点,拓宽中国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的世界性讲述维度。
其他文献
基于磁耦合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是以磁场作为能量传输的介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了能量的非接触式传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其安全可靠,灵活方便以及安装简单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WPT系统中通常只有一个能量发射单元和一个能量接收单元,但是,在越来越多的WPT应用场景中有多个能量传输设备,例如机械臂,轨道式无线供电设备,群体
二氧化钛(Ti O2)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不同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并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涂层、光催化、新能源储能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应用性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在Ti O2材料的形貌控制、可控合成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缺乏材料结构和形貌之间协同调控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实现具有特殊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功能性材料的绿色可控合成,并探索其形成机制和构效关系仍是
由陆向海、迈向海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海洋在影响一国主权利益和拓展一国生存发展空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安全不仅是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保障,也是构筑国家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先决条件。海洋维权执法确系一个系统工程,维权执法以国家主权、主权权利、管辖权为基础展开,而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则是维权执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尽管《联合
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保护不力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在刑法层面未能提供有效制度供给是重要原因。事实上,污染环境入罪在1997年的《刑法》中就已实现。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污染环境罪的罪名罪状均发生了改变。罪名从重大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犯罪构成的标准也有所降低。然而,罪名的改变和犯罪构成标准的降低并未实现有效解决污染环
会计,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以货币的形式,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的产物,反映着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关的经济事项。与此同时,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与企业建立不同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在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时产生差异。为此,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如何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达到“最佳”的质量和数量,进而有助于这些相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外译与传播是现阶段中国译学研究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本的考察是全面窥探中国当代文学在域外传播与接受的关键一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英译本正文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文化传递等层面,对小说英译本副文本的研究虽有涉猎,但多为个案。针对某一时期的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单行本内副文本的整体研究还未曾出现。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翻译早已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也不再只关乎
城市信息化主要经历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将是当前城镇信息化过程中的最高发展阶段。智慧城市政策作为试点地区构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也是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诸多发展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政策手段。伴随2008年金融危机后数字经济的兴起,包括美国、欧盟和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韩国等全球范围内主要发达国家内的城市和地区开始规划和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政策的推广在全球具有四
《民法典》的出台为融资租赁交易提供了新的规范依据。这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融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属争议、以所有权为基础进行担保的体系冲突、融资租赁物所有权登记对抗的规则适用与法律效果。以上诸多争议源于立法者对融资租赁态度的转变。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2019年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指示效应下,我国担保立法在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吸纳了功能主义的部分做法,整体上呈现出动产担保立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都处在加速变革之中。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在对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萧条研究中,学者们就发现了不确定性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遭遇了供需双侧的冲击。面对可能反复的疫情和全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对的形势与任务复杂艰巨,对金融宏观调控提出更高要求。2010年以来,中国积极探索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不断深化货币政策改革,并在实践中着力构建“双支柱”调控框架,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改革走向纵深,银行业发展模式深层次转换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双支柱”调控体系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促进“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