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到2005年,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约1.4亿,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其中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左右。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特色。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劳动力寻求经济上出路的一种行动。这种流动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农村劳动力的理性选择。这种流动基本按一定路径流动,是沿着“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流向城市,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方向的,这一观点已为众多国内外学者所共识。农村劳动力流动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流动存在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代人的事,可能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的事。为此,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路径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更好的监控和改进,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和城乡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述共分六章,现简述如下:第一章是导言。这一章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简单概述了本文可能出现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简单论述了国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三个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和新劳动力迁移模型。第三章重点讲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体、规模和影响。在本章中,着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流向、方式以及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和知识程度等情况;预测了201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大约在2亿人左右;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尤其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四章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提出了具有渐进性,层次性和网络性特征的流动路径和这种路径的表现形式及传导机制;提出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的传导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并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本章的最后,分析了这种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第五章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和建议。从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