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支配着肢体运动、感觉及内脏器官活动等。目前脊髓损伤(SCI)大多数的治疗都是使用神经营养因子,但效果均不理想,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神经元本身的信号分子。EphA4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可塑性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hA4在脊髓损伤中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成年无蹼壁虎的脊髓神经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再生能力,本实验用无蹼壁虎为实验材料,通过人为断尾建立无蹼壁虎断尾再生模型,分别在断尾后24小时,3天,1周,3周和5周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olting等方法观察了EphA4在再生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期进一步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尼氏染色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膨大、变圆,胞质中尼氏小体溶解消失,但随着再生过程的进行,尼氏小体逐渐恢复在胞质内的分布,不同节段恢复的时间有所不同,颈椎、胸椎和腰椎都在1w组恢复,而靠近损伤部位的尾椎节段在3w组才观察到尼氏小体重新在细胞质内的分布,表明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修复的速度有所不同。统计显示,除了尾椎在1周时神经元细胞有显著增加(p<0.05),其他节段神经元细胞总数基本保持稳定。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不同节段对照组EphA4在整个灰质都有分布,阳性细胞为规则的圆形或者锥形,着色部位位于神经元胞膜附近。颈椎在断尾后3d,腰椎和尾椎在断尾后1w,EphA4表达的位置由胞膜转移到了胞质,胸椎3d组既有胞质内着色,也有胞膜着色。对比尼氏染色结果,发现EphA4越早出现转位现象的节段其尼氏小体在胞质分布恢复的时间也越早,提示抑制EphA4的功能可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统计显示,不同节段阳性细胞比例在3d组都有显著的增加(p<0.05),1w组和3w组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表明在断尾后EphA4的表达量有显著的上升。在5w组,所有节段都只有少量的神经元细胞或者没有观察到表达EphA4的神经元细胞。 Western Bloting结果表明EphA4在对照组为一条清晰的130kDa条带,不同节段在3d组、1w组、3w和5w组EphA4表达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同时3d组、1w组和3w组在43KDa处出现一条新的条带,提示可能出现了新的EphA4剪辑子表达或者EphA4发生了胞内剪切,但这是壁虎脊髓损伤的结果还是促进或抑制损伤修复的重要因子还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