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读者来说,三毛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背,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江海的奇女子,虽然她早早的离开了,但我们对她却依然十分熟悉,熟悉她潇洒飘逸的流浪气质,熟悉她游走在天涯与海角,熟悉得都快忘了她已经逝去20多年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三毛以其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华人世界,引起轰动,成为通俗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她是在大陆引起轰动的台湾作家之一,也是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作家之一。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共掀起过三次“三毛热”,现今依旧有很多的读者在阅读和观看三毛的作品,真可称之为一个文学史上的传奇。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从三毛的生命体验和创作姿态、自觉地写作意识及人生艺术追求等方面探究其内蕴:立足于文本解读,论述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营造;解析“三毛现象”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效应及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期待,进一步解析“三毛现象”的缘起和消减。全文分3章论述三毛其人其文并对“三毛现象”解读。引言简述三毛的生平和作品,综述了国内外三毛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宗旨。第一、二章论述三毛的作品,归纳总结三毛文本的主题和风格。第三章梳理了“三毛现象”形成的原因,即时代社会背景,读者接受方式和作家本身的传奇效应。结语论述“三毛现象”消减的原因和反思,肯定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的作用。三毛其人其文迎合了特定时空市场的需求,一度引起热潮,拥有众多读者,后来随着时空的变幻,呈现出消减的趋势,但“三毛现象”对当下文体创作仍有启示,三毛给读者留下的独特阅读美感与审美效应,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清芬如荷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