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pectoris, UAP)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主要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法舒地尔是一种异喹啉磺胺化合物的盐酸盐,具有抑制蛋白激酶C从而达到松弛血管的作用,对血管有较强的抗痉挛和扩张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清CRP浓度、抑制血清CRP活性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讲应用法舒地尔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益,但仍需进一步从临床实验中研究证实UAP患者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的益处,阐明炎症及血管内皮功能在UAP中所起的作用。以往国内外法舒地尔多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报道比较少见。本课题在传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记录法舒地尔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52.5-66.9岁。全部病例符合WHO建议的UAP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并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对象均排除住院后早期因其他病死亡,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PCI或CABG治疗患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严重心衰(EF<40%)、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出血性疾病病人。入选病人随机单盲分为法舒地尔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5-65.9岁,平均59.6±6.3岁,常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2.5-66.9岁,平均59.7±7.2岁。两组(包括法舒地尔组、常规治疗组)之间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例数、高血压例数、左室射血分数、血压、心率、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另外随机选择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8-65.2岁,平均59±6.2岁。常规治疗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及抗凝药物。法舒地尔组入院48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疗程2周。CRP测定用免疫投射比浊法;ET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SN695型全自动p—计数仪进行测定(中科院上海核仪器厂);NO测定采用比色法,试剂盒由上海贝西公司提供,数据测定由我院生化实验室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完成。法舒地尔组和常规治疗组入院次日空腹抽取6mL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并于临床治疗第15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复测3者水平,对照组静息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法舒地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法舒地尔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法舒地尔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临床有效率较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①降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稳定粥样硬化斑块;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③可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④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由于样本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有待大规模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