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服务的普及彻底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社交媒体的兴起则彻底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们不再仅仅是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一个节点,而成为了一个可以产生信息的自媒体。社交媒体除具有web2.0技术带来的基本特性,还兼具了社交性和媒体性,使其下的个人隐私和隐私权都扩展出新的内涵。同时,在社交媒体带来的冲击下,处于科技发展、大众传媒、公权力膨胀以及消费主义文化等多重现代困境中的隐私权益问题进一步凸显,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网络隐私侵权问题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隐私权概念的发源地,欧美发达国家的隐私保护意识一直走在前列,相关法律体系也更成熟和完善,形成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大隐私保护模式,即法律规制主导模式和行业自律主导保护模式。两大模式经过长期的碰撞、交流和发展,达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安全港模式”。而我国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和法制发展进程,隐私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都比较滞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隐私权无独立人格权地位,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失,行业自律状况滞后等,使得社交媒体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处于网络环境中的社交媒体下的隐私权具有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诸多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客体和侵害方式,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社交媒体下的隐私作为隐私在网络领域的拓展,对它的保护仍要从整体隐私保护模式的构建和完善入手。本文在对社交媒体,隐私权背景信息详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析、对比美国和欧盟地区隐私保护模式,结合我国隐私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提出适合我国隐私保护模式,即以立法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隐私保护模式。最后在选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立法建议为主的对策性意见,以实现对社交媒体下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促进信息社会在网络时代稳定而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