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和类氢离子光谱参数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对不同厚度、不同层数的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吸波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验表明,当变换层为1mm,吸收层为2mm时,以600℃处理的和800℃处理的材料进行不同组合都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在8.2~12.4GHz频段内,最小反射率达-45.93dB,有效频宽为4.0GHz;当变换层和吸收层厚度相同,总厚度为2mm时,要获得较好的吸波性能,必须以高温处理的材料作变换层,低温处理的材料作吸收层,即存在材料组合的方向性,其中以1000℃分别与600℃、700℃处理的材料组合性能最佳,其最小反射率为-31.59dB,有效频宽最小为2.31GHz。 对于三层样品组合来说,以1000℃处理的材料作变换层,600℃和700℃处理的材料作吸收层,总厚度在2mm以下,在8.2~12.4GHz范围内其最小反射率为-42dB,有效频宽达到3.56GHz。 为了应用目的,本文对不同产地原材料、不同含量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兰州产地原材料性能较好;高含量的吸收层和变换层组合才有优异的吸波性能。进行了制备工艺重复性和材料随时间、环境变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碳团簇型吸波材料性能稳定。 论文第二部分利用全相对论多组态Draic—Fock理论程序GRASP2(General-purpose Relativistic Atomic Structure Program 2,1992),对用于ICF温度诊断的示踪元素Mg、Al等的类氢离子光谱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所得的能级跃迁波长、自发跃迁几率A、受激跃迁几率GB和振子强度是对实验所用光谱数据的补充。此外研究表明,利用△Z=2的不同元素作示踪元素进行温度诊断是合理可行的。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致力于探索利用光束实现物体光致旋转的方法。1986年第一个光镊的诞生,将光致旋转技术带入了新的研究阶段。利用光镊捕捉微粒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无机械接触和
近年来,分子电子学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纳米电子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认识并利用分子的电学特性来制备分子器件成为分子电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实际测量体系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日益重要。为了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问题,储量丰富、清洁的受控聚变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作为实现受控聚变的两种有效途径:磁约束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