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殷海波教授诊治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中药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其组方规律,总结其诊治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为中医药诊治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病历资料来源于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殷海波教授门诊的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其中门诊病案59例,中药处方103张。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殷教授临床所用方药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从而找出高频药物及常用药对。并对高频药物的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等方面进行频数分析,归纳、总结其治疗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利用频数分析对59例患者的103张处方进行分析后发现,殷海波教授诊治慢性痛风合并高脂血症所用的前十位中药为:苍术、车前子、丹参、生薏苡仁、浙贝母、萆薢、茯苓、苦参、黄柏、金钱草(生甘草因作为方中使药,故剔除)。对高频药物(频数≥10次)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结果如下:1.1四气分析:用药以微寒(369次)、寒性(364次)、凉性药(108次)为多,平性(278次)次之,佐以温性药(278次)。1.2五味分析:用药以苦(851次)、甘(476次)、辛(401次)为多,淡(224次)味次之,少佐以咸味药(94次),酸涩药运用较少;1.3归经分析:用药以归脾胃(1024次)为主,肝(513次)、肾(405次)、心(329次)、膀胱(311次)次之。1.4功效分析:用药以利水渗湿药(434次)、活血化瘀药(288次)、清热药(255次)为多,化痰散结药(185次)、化湿药(116次)次之。2通过R型聚类分析得到常用药对:①苍术、车前子;②清半夏、浙贝母;③苦参、黄柏;④萆薢、土茯苓;⑤莪术、生黄芪;⑥益母草、王不留行。结论1饮食不节为本病的主要病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反聚湿生痰,痰浊内蕴,易致津停、血瘀,从而引起膏脂代谢紊乱。2痰瘀流注为本病的基本病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致使痰瘀内生,痰瘀随流注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轻则影响五脏正常功能,重则亢害为病。慢性痛风痰瘀流注多发于骨节,日久损伤肾络,致使肾失决渎;高脂血症之痰瘀流注多发于血脉,日久可致肝失疏泄,心脉瘀阻。3化痰活血为本病的基本治则。针对本病痰瘀流注的病机特点,临证强调:①痰瘀并治,尤重痰浊;②擅用活血利水药;③重视脾肾肝;④培元固本,澄源流清;⑤衷中参西,病证结合。4用药特点:①四气上,寒温并用,以寒凉为多;②五味上,以苦、辛、甘淡为多,苦以燥湿,辛以行散,淡以渗利,甘以补虚,较少运用酸涩药;③归经以入脾胃、肾膀胱、肝、心为多;④用药功效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药、化痰散结药、化湿药为多,体现了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的治疗思路。5常用药物:苍术、车前子、丹参、生薏苡仁、浙贝母、萆薢、茯苓、苦参、黄柏、金钱草。6常用药对:①苍术、车前子;②清半夏、浙贝母;③苦参、黄柏;④萆薢、土茯苓;⑤莪术、生黄芪;⑥益母草、王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