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目前临床上AD治疗药物缺乏,一是由于AD病理机制复杂,二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难以穿透,三是药物在脑内非选择性分布限制了AD的治疗效果。因此,将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联合递送至AD病变部位,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tau)是AD的两个主要病理变化,且两者会互相促进,共同引起神经元病变。为同时抑制两种病理变化,本课题拟联合利用能抑制Aβ斑块产生的siRNA和抑制p-tau的d形多肽(Dp)来改善神经元病变。然而这两种大分子药物难以入脑,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以树枝状聚赖氨酸(Dendrigraft poly-l-lysine,DGL)为载体的纳米粒,其表面通过酸响应裂解的长链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T7多肽,并通过短链PEG修饰Tet1多肽,用于两种药物的靶向递送。该递药系统表面的T7可与BBB高表达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而促进内皮细胞摄取,并在溶酶体内快速断裂后逃逸溶酶体,促进跨细胞转运,提高脑靶向性。长链PEG断裂后暴露出Tet1,可进一步靶向神经元,提高脑内细胞选择性,并将siRNA和Dp联合递送至神经元细胞内。最终siRNA和Dp协同抑制Aβ生成和tau蛋白磷酸化,改善AD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元病变。本论文实验部分通过细胞摄取证明纳米粒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End.3)和神经细胞(PC12)具有良好靶向性;通过溶酶体共定位、BBB模型跨膜转运率、小鼠活体、离体成像证明酸可断裂T7可促进纳米粒的溶酶体逃逸并促进跨膜转运而增加入脑量;细胞和组织mRNA表达量证明该纳米粒可有效抑制靶点基因的转录;小鼠行为学、脑组织免疫染色等证明该纳米粒能有效改善AD造成的学习、记忆功能缺失和神经元病变;此外,纳米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了针对AD的siRNA和Dp联合递送系统,有效提高了药物递送效率和小鼠模型的AD治疗效果,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