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经济的发展在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没有给人们带来持续增加的幸福感和安稳感,社会人群中充满了焦虑的声音。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发展超过了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在谈论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社会不公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深恶痛绝;人们享受着传播迅捷、沟通便利、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被谣言盛行、极端偏激、表达失序、侵犯隐私所困扰。而由焦虑引起的自杀、精神疾病也逐渐增多。不仅如此,社会焦虑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助长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的非认同感;引发社会群体性的突发事件等。在这样一个本应充满朝气活力的社会,却出现了很多与之相悖的现象,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人们本能的友善消失,人与人的相处也变得复杂,这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于是,大众及社会对于心灵抚慰的需求逐渐浮现。政府立法保障精神卫生建设与公众心理干预,一些如挨骂公司等缓解压力的公司出现,心理咨询师职业也愈发火爆,心灵抚慰被提到了不只关乎生活质量,而是关乎生存的重要地位。社会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党委和政府的关注,要求开展心理干预等各项工作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其中,新闻媒体应当在其中发挥重要功能。因为新闻媒体每日提供的信息成为了焦虑源,新闻报道中是否能够对人们的心灵起到安抚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新闻报道对个人的侵犯和伤害可能导致更激烈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这些都决定了新闻报道需要在心灵抚慰层面承担更多的功能和责任。论文提出新闻报道心灵抚慰的四个功能。1.新闻报道具有社会减压阀功能,可以宣泄公众的情绪,促进人们利益感情的表达;2.新闻报道具有缓解疑虑的功能,可以通过联动其他部门,沟通情况,清除人们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减少不信任感;3.新闻报道能够给予事件受影响者以舆论和感情的支持,减少其少受伤害;4.新闻报道能够通过传播新的行为理念,减轻人们的焦虑情绪。研究中还发现,在新闻报道心灵抚慰功能发挥的实例中,存在局外人的过分冷漠导致二次伤害、侵犯他人隐私造成心理压力、不能及时公开信息导致恶性事件、偏见报道导致心理伤害的欠缺问题;以及将心灵抚慰做成煽情新闻、由情感注入造成新闻失实、因情感偏向出现偏见报道、扎堆关怀导致共振效应的越度问题。根据诺丁斯的具有更丰富、更生活化思想内涵的关怀伦理理论,来对在社会转型期新闻报道发挥心灵抚慰功能的伦理规范做出规定,关怀伦理中的始于家庭的关爱对于新闻报道抚慰公众心灵,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很好的指引,对于新闻报道面临的既要抓新闻现场进行报道又要抚慰公众心灵的两难抉择提供伦理依据。根据关怀伦理做出新闻记者应依照人之常情提供新闻服务、依社会情境做新闻报道决策、以恻隐之心处理报道难题、整体把握平衡伦理冲突的改进策略,以期指导新闻记者更好地承担心灵抚慰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