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稽胡,一名山胡、步落稽,也称步落坚、部落稽或径称并州胡、汾川胡、吐京胡、离石胡、石城胡、西河胡、河西胡等。是南北朝隋唐间,活跃于秦晋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匈奴系杂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期代表。稽胡,是四世纪到九世纪,分布在汾河河谷以西,银川平原以东,毛乌素沙漠以南,关中平原以北,地跨黄河两岸晋、陕、甘、宁四省黄土高原上,最后定名为“稽胡”的杂种胡。生活在我国华北农牧分界线附近的稽胡,过着定居,但半农半牧的生活;说一种属于突厥语族的稽胡语。是一种由内迁匈奴和曾服属于匈奴的各部组成,来源复杂,但都认同匈奴为自己的祖先的这样一种杂胡。稽胡作为一个民族,大约于四世纪萌芽,于五世纪成型,于九世纪中期融合于其他民族而消亡,在秦晋之际的黄土高原活跃了四百多年,横跨魏晋隋唐,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众多政权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与民族动乱中,在东西魏的对峙中,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在唐代与契丹、吐蕃、突厥的争霸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稽胡,由入塞南匈奴、西域胡、山戎白狄三大族源融合而成,辗转经沙陀、吐谷浑、党项羌等民族,最终融入汉族。目前,其后裔仍然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故地上。稽胡由民族融合而诞生,最终又消亡于民族融合中。是魏晋隋唐时期民族融合浪潮的重要样本。它的诞生、存在和消亡,不但佐证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