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渤海湾盆地中,黄河口凹陷的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是目前渤海油田重要的勘探地区之一,近年来,勘探目标由深层转向浅层,发现一系列的大中型浅层油气田。论文以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资料,多学科交叉,开展新近系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系统性研究,建立研究区等时的精细地层对比框架,阐明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和演化规律,并进一步建立重点目标区重点层段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开展储层砂体展布模式及主控因素分析,为本地区隐蔽圈闭的识别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论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最新进展为理论基础,多学科、多方法联合开展湖盆萎缩期层序地层的对比划分。运用气候、钻测井和地震反射旋回分析新方法,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将黄河口地区新近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界面、5个最大水进面,据此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地震、钻井、重矿物等特征分析为依据,将新近系划分了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5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研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及演化规律。根据准层序组垂向堆砌结构特征,对BZ29、BZ34、BZ26地区明下段下部进行了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共划分了10~11个准层序组。在高频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属性与岩性的关系统计、岩性分布特征、砂体二维正演模型等分析,建立了重点地区成因砂体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并根据成因砂体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均方根振幅属性分析,对BZ34井区在三级层序内部建立不同准层序组时期骨架砂体平面展布图,剖析了隐蔽圈闭的有利砂体发育部位。从层序、微古地貌和基准面(湖平面)三方面系统总结了对浅水三角洲砂体的控制作用。论文对浅水三角洲隐蔽油气藏进行成藏条件分析,总结了成藏规律。认识到本区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表现为构造带控制油藏分布,层序控制油气聚集部位,断—砂耦合控制油气充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