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选择少林禅修作为定位。同期对照禅修与模拟状态脑电活动的差异,在比较中探索禅修操作中具象思维形式的特异性脑电信息,为将禅修定位为佛家气功提供了实验学证据。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运用导师刘天君教授原创的“双向设计,内外关联,相互释义”中医气功实验设计方案,按照制订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16例禅修僧人和16例年龄、文化程度与禅修僧人相仿的常人。根据实验规程和技术路线,进行安静态和修炼(模拟修炼)等程序操作,运用北京中科信托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NT9200数字脑电图仪及分析系统(UEA-FZ型USB接口32-40导放大器),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同步记录全部操作过程的脑电地形图。提取相对功率、实际功率、频率和波幅等指标数据,采用频域功率谱分析方法,将相对功率作为主指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δ、θ、α1、α2、β1、β2频带的相对功率值,并配合绝对功率、波幅和频率,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因子提取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不同分时段的操作状态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结果共分为4个部分:(1)两组功率、波幅、频率的总体比较,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2)分别将两组3个30秒时段相对功率均值与基础安静态(对照组的第一次安静态)的均值作差值(减去基础安静态)及商值(除以自身基础安静态)的运算,以比较两组操作的幅度和强度。值差比较,各频带功率值变化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纯操作幅度均在对照组的2倍以上。θ、α1、α2频带3倍以上,α1频带最高,至8-9倍;两组商值比较除了δ频带,不同时段实验组期每个频带都出现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或者均值差为负数的现象。(3)两组实际功率主成分因子分布的比较,实验组操作状随着时间的运行按主成分分层,功率主成分域值呈间隔式波动,按脑区带状分布;对照组分布随着时间的运行主成分值域区间在所有脑区呈两层次阶梯式较平均分布,阶梯衔接处有少量域值交叉。(4)两组相对功率主成分因子分布的比较,实验组各频带主成分分布呈同步化--去同步化--再同步化间隔式波动排列。对照组主成分值域区间呈块状分布,块状过渡区域并伴有值域的无序交错。研究结论(1)禅修区别于模拟操作高静息状态的特异表现;是深度安静、深层灵感思维活跃、低耗氧、大脑的清醒和专注程度高于常人的一种脑功能态。(2)禅修状态操作过程的特异性表现;实验组不同操作时段从脑区的有序化转为与全脑的同步化、异步化的交替,展现了“万念归一”的心理过程和“天人合一、主客消融”的境界,为操作禅修操作过程的特异性表现。(3)禅修状态脑区分布特异性:不同脑分区在相对功率各频带的特异性分布和有序变化,构成了特殊的思维活动,实现了深度安静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有序的调节。(4)禅修过程显现出气功态的脑电特征;禅修表现出操作过程的同步化及额--枕脑波逆转现象,并引起显著的全脑共振变化趋势,与气功态脑电特征有对等性,二者在此方面的共性,反映出禅修过程即是一种气功态变化过程。(5)禅修的思维定位即具象思维操作过程;禅修与具象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是一致的,其心理学定位为“思维修”的实验学依据就是具象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