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再住院或死亡率。探讨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或死亡率的因素。方法以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入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NYHAⅡ-Ⅳ级的15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队列。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为:(1)既往心脏不适病史;(2)存在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喘息或呼吸困难、周身乏力、水肿、食欲不振、睡眠差、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3)至少存在下列一项心脏疾病异常的指标:病因学(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结构和功能性指标,如胸片、心脏多普勒超声(射血分数(LVEF)<50%;或符合射血分数(LVEF)大于50%(即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肌灌注扫描等。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由临床医生明确诊断为CHF患者。(3)经规范治疗后顺利出院的患者。收集住院期间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诊断、心功能分级(NYHA)、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心脏超声(射血分数、左房、左室大小)、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肌酐、血钠)、血红蛋白、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出院用药等资料;出院后每3个月电话回访一次,记录患者具体情况(如再入院或死亡:病因及日期)本研究对老年心衰患者的终点界定如下:(1)再住院:主要由心脏原因(如HF、心绞痛、ACS、各种心律失常等)导致。(2)死亡:主要由心脏本身导致的死亡。本研究对一般基线资料的收集使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收集。所有研究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随访时点的累积心源性再住院率及其死亡率,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6、9、12、15、18、21、24个月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3.4%、10.9%、17.1%、19.2%、22.6%、26.0%、30.1%、35.6%;死亡率分别为:1.4%、2.7%、3.4%、6.8%、9.6%、12.3%、15.8%、20.5%;累积再住院及死亡率分别为35.6%、2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患者发生再住院或死亡的危险性是≤75岁的2.353倍;NT-pro BNP>1000患者发生危险性是NT-pro BNP≤1000的2.347倍;射血分数≤0.5患者发生危险性是射血分数>0.5的2.105倍;血红蛋白浓度≤130患者发生危险性是血红蛋白浓度>130的1.853倍;不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发生危险性是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1.961倍;不规律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发生危险性是规律服用利尿剂的1.49倍。结论年龄、NT-pro BNP、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是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年内再住院或死亡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