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针对目前中风偏瘫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的这一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量表、主要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及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去观察CT定位围针法(即以头颅CT成像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最近距离投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各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的临床疗效,探索防治本病的新疗法,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疗法。方法:选择80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住院病人,在严格纳入标准的基础上,按患者发病年限划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CT定位围针组(治疗组)40例和传统头针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量表、主要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及生活能力状态量表去观察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各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利用SPSS1 1.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校对,为使两组间具有可比性,须在两组间进行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进行均衡性比较及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①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方面,主要包括肢体功能和神经缺损功能。在肢体功能方面,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疗效相比,CT定位围针法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比,CT定位围针法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CT定位围针组与传统头针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缺损程度,两组疗效相比,以CT定位围针法组为优。②在主要症状方面,包括自觉症状、情感症状及精神症状。在自觉症状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头重、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冷、全身疲倦、食欲不振、小便失禁、大便失禁十二个方面的自觉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相比,改善程度相仿,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和传统头针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头重、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冷、全身疲倦、食欲不振、小便失禁、大便失禁);但两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情感症状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情绪不稳、易兴奋激动、因小事大哭.抑郁悲观、忧虑、淡漠、欣快七个方面的情感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相比,改善程度相仿,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和传统头针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情感症状(如情绪不稳、易兴奋激动、因小事大哭、抑郁悲观、忧虑、淡漠、欣快);但两组疗效相仿,无明显差异。在精神症状方面,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迟钝、狂燥、失眠、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妄想八个方面的精神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相比,改善程度相仿,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和传统头针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精神症状(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迟钝、狂燥、失眠、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妄想);但两组疗效相仿,无明显差异。③在改善中风患者总体生活能力方面,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能力状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两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相比,CT定位围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传统头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距(P<O.05)。在生活能力状态方面,两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临床疗效相比,CT定位围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传统头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距(P<0.05)。提示:CT定位围针组和传统头针组均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总体生活能力;两组疗效相比,以CT定位围针组为优。结论:①CT定位围针法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并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自觉症状、情感症状和精神症状等主要症状,对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②CT定位围针法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能实行规范化操作,易于推广,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