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7年Tang和Vanslyke报道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s)以来,由于OLEDs具有高亮度、广视角和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引起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发光材料的短缺严重制约着OLEDs的发展。目前基于过渡金属的磷光客体材料,由于可以利用金属离子强的轨道自旋耦合作用,从而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使得内量子效率理论上可达100%。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磷光配合物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非凡的。因为Pt(Ⅱ)离子采用四齿配体配位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降低非辐射衰减提高磷光量子产率。因此,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新型Pt(Ⅱ)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 1、设计并合成包含2-甲酸吡啶和螺芴结构的Pt1和Pt2。通过螺芴结构的引入,有效地抑制固态下配合物分子间的Pt…Pt和π…π的相互作用,以及阻止激基缔合物和三线态—三线态激子淬灭的产生。因此在不同的掺杂浓度下,器件的CIE坐标基本保持一致。引入2-甲酸吡啶,利用强的配位场效应,稳定已充满电子的d轨道和增强Pt(II)配合物的d-π*能量转移。两个Pt(II)配合物制备的PhOLEDs器件,均具有优异的器件性能。在掺杂浓度为15wt%的时候,Pt1器件的CIE坐标为(0.36,0.60),最大的电流效率为83.0cd A-1,功率效率为63.8lm W-1,外量子效率(EQE)可达22.9%。在掺杂浓度为10wt%的时候,Pt2器件的CIE坐标为(0.35,0.61),最大的电流效率为74.0cd A-1,功率效率为63.9lm W-1,EQE可达20.2%,同时在1000cd m-2下,EQE效率滚降仅为3.5%。 2、设计并合成基于二苯醚结构的LPt1、LPt2和LPt3。通过N杂吲哚、芳胺和螺芴结构的引入,有效地调节分子的LUMO能级。发光颜色实现绿光到蓝绿光的转变。同时在LPt2和LPt3中,引入大位阻的二叔丁基苯胺和螺芴结构,有效地抑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LPt1作为客体材料,在掺杂浓度为10wt%时,器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31.0cd A-1,功率效率为25.9lm W-1,EQE可达10.2%,开启电压仅为3.2V。LPt2和LPt3为两个蓝绿光客体材料,CIE坐标分别为(0.22,0.40)和(0.2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