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德国资本主义改良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j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870年之后,随着国家干预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出现了改良主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观点。列宁、布哈林等马克思主义者和以伯恩斯坦代表的改良主义者就资本主义改良是否能够保证资本主义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30年内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上升,中产阶级数量持续增加,社会收入差距大大缩小。该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使得许多改良主义者宣称,资本主义已通过改良形成了理性运行的新秩序,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民众福利的普遍、持续改善。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依然从理论层面对这些改良措施进行了批判。因此本文选取了在二战后进行大范围资本主义改良实践并在1975年后遇到改良困境的德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结合德国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研究德国资本主义改良是否能够保障民众收入和福利的普遍、持续提高,是否能够拯救德国的资本主义。本文第一从理论层面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改良进行理论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改良的原因、实质、机制和局限性。第二,考察了德国资本主义改良的实践背景及实践措施,明确了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推动下,德国进行了以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设、共同决议制度与集体工资谈判制度建设为代表的德国资本主义改良实践。第三,对德国资本主义改良在二战后30年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取得短期成果的现实原因和制度原因,明确了德国资本主义改良取得的成果是暂时性的成功,而其暂时成功的原因从本质上来看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繁荣阶段的表现,并且资本主义改良和外部环境的好转拉长了这个阶段,给人们造成资本主义改良能够让资本主义永久发展的假象。第四,对德国资本主义改良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得出资本主义不可持续的现实原因是资本积累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资本主义改良部分措施阻碍了资本积累。而从根本上来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了资本主义改良的不可持续性,即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导致了资本主义改良的不可持续。第五,结合本文分析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筑中应该坚持公有制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刘禹锡和柳宗元乃是中唐贬谪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拥有部分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贬谪遭遇。刘柳作为两位北方诗人,在来到陌生的南国后,面对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都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刘柳的性格与经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南国风貌的认知和描绘,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特点:刘禹锡倾向于听觉表现,创作了许多别具一格的风俗诗;柳宗元倾向于视觉表现,留下了系列颇具盛名的山水诗篇。这两种南国书写
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代表作家,他所开创的“两部分小说”、“劳改营文学”等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篇小说《第一圈》是索氏的劳改营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关押在特种监狱“玛尔非诺”的工程师囚犯们三天内的境遇。这部作品是索尔仁尼琴对话性试验的代表作品,他在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复调、互文等手法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对话性的特征,这种特征相比于目前较多的关于索氏作品思想内涵研究、政治理念研究更有价
[db: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建造以纪念革命为主题的纪念性景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烈士、呼吁和平。同时,革命文化记忆的储存和传播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媒介来完成,以全新的叙事还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程,是开展党史学习、增进民族情感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得以筹备建立,在当前不仅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当前传播延安精神的宣传
陶斝是黄河中游龙山时代最为典型的器物之一。现阶段考古发掘材料表明,黄河流域的陶斝最早出现于庙底沟二期文化并贯穿整个龙山时代,其下限已进入夏纪年。本文在总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黄河中游地区陶斝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分类标准构建新的分类体系,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将陶斝分为釜形斝、罐型斝、盆形斝三大类,每类之下又细分为亚类、小类,各类陶斝拥有不尽相同的演变特点,可分别代表独立的演变序列。在类型学
《火焰驹》《三滴血》被赞誉为秦腔经典名剧。经典的建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经典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火焰驹》《三滴血》依然能够保持发展态势和经典地位的现象,是个值得追寻的问题。这里,笔者从戏曲电影促进秦腔名剧经典化进程的角度,探讨《火焰驹》《三滴血》作为经典的建构。戏曲电影是对秦腔剧目进行的“现代化”和“电影化”处理。电影的演绎模式适应了当
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渐高阶、媒介快速更迭,传统文学面临着边缘化危机,而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自1998年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面世至今,网络小说的创作规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众多网络小说类型中,玄幻类网络小说自2005年发展至今,一直以传奇的叙事特征、夸张的想象空间及浪漫的写作手法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随着读者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玄幻类网络小说作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转变为体验式旅游,旅游消费内容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游客选择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旅游过程当中,并期待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而这种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对遗产旅游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汉长陵作为汉代修建的第一个帝王陵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但在现阶段,除博物馆建设外,其整体基本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随着城市更新观念的改变,城市从大拆大建式的空间扩张逐渐转变为小织补式的空间改造。空间改造通常指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而对现有空间添加新的元素。迄今为止,北京、深圳、贵阳等地已开展过类似活动。空间改造成为激发城市活力、传递城市形象、增强市民认同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自2017年11月起,西安市已连续开展了三季“西安温度”空间改造,并被新华社、中国经济网、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还获得了“2019全国双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以及居民的适应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聚焦点,同时也是全国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个被拆迁后异地安置的城中村——岔道口村为例,将空间视为一种媒介,具体而微地研究了该村居民在改造、安置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社区居住环境对社区空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造与挪用。他们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