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腹腔镜手术术中缺乏触觉引导,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辨认及清扫存在困难,加之传统的病理标本处理方法的局限性,造成时有不能检出足够数量的淋巴结的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齐鲁医院结直肠外科2014.01~2015.02年间所施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例,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影响纳米炭混悬液染色效果的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染色时间、肿瘤位置、浸润层次、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因素对纳米炭混悬液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齐鲁医院2014.01—-2015.02所进行的50例经纳米炭混悬液染色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染色时间、肿瘤位置、肿瘤浸润层次、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有无转移等因素,对术后清扫出的淋巴结总数、黑染的淋巴结数的影响。结果: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染色时间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686/P=0.484),表明不同的染色时间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肿瘤位置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976/P=0.511),表明不同的肿瘤位置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浸润层次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380/P=0.165),表明不同的浸润层次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病理类型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815/P=0.117),表明不同的病理类型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分化程度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93/P=0.535),表明不同的分化程度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有无转移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795/P=0.806),表明不同的转移情况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结论:纳米炭混悬液是较为稳定的淋巴示踪剂,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纳米炭混悬液的染色效果不受肿瘤因素影响,可应用于不同分期、不同位置的直肠恶性肿瘤。无统计学差异(P=0.815/P=0.117),表明不同的病理类型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分化程度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93/P=0.535),表明不同的分化程度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术后清扫出的平均淋巴结数、平均黑染淋巴结数的分布在有无转移类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795/P=0.806),表明不同的转移情况所获得的染色效果无差异。结论:纳米炭混悬液是较为稳定的淋巴示踪剂,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纳米炭混悬液的染色效果不受肿瘤因素影响,可应用于不同分期、不同位置的直肠恶性肿瘤。第二部分 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优势目的:本部分旨在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同时期进行的50例未经纳米炭混悬液染色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纳米炭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为20.53±5.80个,对照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为12.96±1.35个,纳米炭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高于对照组检出的淋巴结均数(P<0.001);纳米炭组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5%(51/924),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9%(23/583),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168);在纳米炭组中,3例黑染的区域外淋巴结均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共收集6枚,均无转移,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率5.5%(51/924)为低。结论:纳米炭混悬液能标记未侵透浆膜的直肠肿瘤;纳米炭混悬液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纳米炭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淋巴结黑染不能预测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