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玉/豆套作体系的生产力和磷养分利用特征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玉米/大豆周年套作是四川地区主要旱地作物体系,研究该体系生产力及土壤养分变化,对麦压/豆套作体系的高产高效及养分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011-2013连续3年田间定点定位试验,以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及相应单作为研究对象,设5个磷(P)用量水平(小麦:0、20、40、60、80 kgP ha-19记为WP0、WP1、WP2、WP3、WP4;玉米:0、16、32、48、64 kgP ha-1,记为MP0、MP1、MP2、MP3、mp4;大豆不施肥以当季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为准记为:SP0、SP1、SP2、SP3、SP4),对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小麦-大豆轮作体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转移、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磷养分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了套作、轮作体系的生产力、资源效率、土壤养分变化、及农业可持续性间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套作小麦3年平均产量WP0- WP4处理分别比相应单作增加23.9%、24.2%、26.1%、23.9%和36.8%,施磷促进套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小麦增加。边行贡献了整个套作小麦60%的产量,套作边行产量平均比单作增产46.3%。套作小麦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向籽粒转运量显著高于单作,但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套作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高于单作,养分积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套、单作小麦的施磷量与产量的临界值分别为53 kgP ha-1、46 kg P ha-1,施磷量与地上部磷积累量的临界值分别为50 kgP ha-1、40 kg P ha-1。(2)玉米3年产量用线性平台函数拟合(R2=0.76**)发现当施磷量高于32kg P ha-1时,玉米产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产量为6.19 Mg ha-1。施磷显著增加玉米苗期地上部生物量,但是随着生育期推进直到成熟期,玉米地上部生物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促进花前营养器官同化物向籽粒转运,以施磷32 kgP ha-1、48 kg P ha-1效果最佳。当施磷量为48 kgP ha-1时玉米氮磷钾投入量与地上部带走量的比值分别为1.76、1.91、1.09,而施磷量为32 kgP ha-1时比值分别为1.83、1.31、1.10。该体系玉米氮素投入量高于吸收量,钾投入量比较合适,磷可以根据产量需求调整用量。(3)套、单作大豆产量均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套作平均比单作增产34.8%。当土壤磷含量高于10mg kg-1套作大豆产量将不再增加,而单作大豆产量在土壤磷含量在0-27 mg kg-1范围内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超出这一范围大豆产量随之下降。套作大豆与玉米共生期生长率为12.10 kg ha-1 d-1比单作大豆低13.5%,玉米收获后到成熟期套作大豆的生长率为55.99 kg ha-1 d-1比单作大豆高34.7%。套作大豆后期生长率增加主要是套作籽粒干重大于单作,套作大豆的收获指数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收获指数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显著下降。套、单作大豆地上部养分积累规律和生物量积累规律相似,但单作大豆茎、叶的磷积累量随土壤磷含量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套作大豆,单作大豆对磷存在奢侈吸收现象。(4)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平均比小麦-大豆轮作增产2.84 kg ha-1。套作体系最佳施磷量为71.5 kg P ha-1(小麦-大豆带40 kg P ha-1,玉米带32 kg P ha-1),轮作体系为43.0 kg P ha-1.在最佳施肥量下套作体系的磷肥表观利用效率为28.0%,磷表观平衡为-0.5 kg P ha-1;轮作体系磷表观利用效率为25.5%,磷表观平衡为-34.7kg Pha-1;种植方式并不能显著改变小麦、玉米、大豆磷生理利用效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作物的PHI呈下降趋势,套作作物的PHI/HI值低于单作。(5)套作体系土壤磷含量变化幅度低于单作,单作、套作P0、P1处理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降低,P3、P4处理逐年增加,套作P2处理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维持在20 mg kg-1左右,年际间变化不明显。施入土壤磷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P3、P4处理土壤全磷含量以0.11和0.15 g kg-1 yr-1的速度增加。套作体系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单作,同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耕层硝态氮呈降低趋势。土壤全磷与速效磷的临界值为0.55 g kg-1,速效磷与水溶性磷含量的临界值为40 mg kg-1。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小麦、玉米、大豆产量的临界值分别为12.6、16.5和 8.8 mg kg-1。综上,通过合理的磷肥调控可以提高麦/玉/豆套作体系的生产力,提高磷素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土壤磷含量在合理水平,降低由于磷流失产生的环境污染威胁。可以为高强度农业区的粮食生产和养分管理提高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数字调幅发射机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这大大促进了中波发射机效率和指标的提升,与此同时,中波发射机故障处理与维护的难度也更大。本文就以中波发射机维
化肥的施用对农业生产的突破性发展功不可没,但长期大量、单一地施用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所带来的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突出,已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施用化学氮肥相比,生物固氮毋需消耗非再生能源,固氮产物可直接为植物吸收利用,故不易通过挥发、反硝化、淋溶损失而引起农业环境的污染,因此充分发掘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固氮潜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尤为重大。大量
由于极端酸性和富含有毒有害元素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环境科学中的热点。研究发现,酸性矿山废水在某些条件
本研究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进行水稻.大豆轮作的温室试验,主要研究磷有效性对水稻和大豆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实验土壤采自广东省增城市华南农业大学宁西实验基地。
本研究利用陕西韩城市杨家庄乡东北部小麦试验区 10 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用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NP、NK、NPK、2NPK)、单施有机肥(OM)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共 10 组不
本试验用浓度为25mg/L、50mg/L、100mg/L和200mg/L的16种氨基酸: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脯氨酸(Pro)、组氨酸(His)、酪氨酸(Tyr)、苏氨酸(Thr)、缬氨酸(Val)、丝氨酸(Se
京东板栗区位于燕山山脉,主要地层有太古界、元古界和新生界。板栗多生长在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的丘陵或台地上,土壤类型多为淋溶褐土。近年来,板栗种植面积逐渐增
在阐述体育隐形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体育隐形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体育隐形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以及开发利用的途径。
本文利用石河子垦区 1998 年和 2002 年两期陆地资源卫星 Landsat TM 数据,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的动态
磷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元素,但全球范围内水稻田有效磷缺乏,使得缺磷成为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利用遗传育种方法选育磷高效的水稻新品种是迎战这一挑战的最好方法,而分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