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女性词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是苏轼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学者一般认为东坡词“一洗婉约词绮罗香泽之态”,开豪放派之先河。也正是由于苏轼这种对“词本艳科”的大胆突破,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豪放的一面,而忽视了他在艳科词上的成就。由此,笔者以邹同庆和王宗堂合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以及龙榆生先生的《东坡乐府笺》为蓝本,试图更好地研究苏轼的女性词。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苏轼词的研究现状、研究不足以及对女性词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对苏轼女性词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将苏轼歌妓词中的女性分为妻妾形象、女妓形象、农妇形象、思妇形象等四类形象。  第三部分,对苏轼女性词的特色进行研究,可分为题材特色、语言特色和词风特色。之后与其他作家如温庭筠、张先、柳永等词人的女性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苏轼女性词的特色。其中,题材特色包括突破前期女性词的爱情题材以及选址的扩大;语言特色包括以“典故”入词的才学语言以及少“摹”多“叙”平易语言。词风特色包括张先清新自然词风的继承以及化柳词之“俗”为苏词之“雅”;  第四部分,在第四章中分析苏轼女性词中的女性观。介绍苏轼词中矛盾而统一的女性观:一是提倡男女平等却不反对“男尊女卑”,二是同情歌妓遭遇却不抵制歌妓制度,三是赞赏妇女忠贞却不反对妇女改嫁;  第五部分,探究苏轼女性观形成的原因:一是家庭背景:母亲教育的影响,个人婚姻经历;二是社会政治原因:歌妓制度的盛行,贬谪生活的反思;三是思想文化原因:包括思想文化中女性观的影响和世俗女性观的影响。  通过研究苏轼的女性词,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可以了解苏轼对不同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苏轼进步的女性观,有助于对当代女性的文化心理以及文化现象作有效的借鉴和解释意义。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利用图论进行功率追踪的新方法.此方法以潮流结果有向图的关联矩阵和路径矩阵为基础,采用先序遍历图的方法搜寻被功率追踪的2个节点间的所有路径,进而求得沿这些路
语篇韵律特征的研究日益成为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汉语韵律边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论文一共包含三个实验,考察了边界前句子长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