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单巢类轮虫有性生殖发生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为材料,通过温度刺激,分别获取非混交雌体、混交雌体和雄体,进而利用mRaNA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对三种类别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下列几个主要结果和结论:
(1)用急剧冷休克4小时的方法,得到的轮虫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含量最高。
(2)用Trizol试剂盒提取了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混交雌体和雄体的RNA,纯度较高。且发现提取雌体的RNA至少需要雌体300只。
(3)进行了20个荧光差异显示反应,获得了34个差异片段。进行PCR二次扩增得到稳定的差异条带18条。约有1/2的差异条带回收后,再次扩增时未能扩出条带,可能是假阳性条带。说明萼花臂尾轮虫不同类别之间在mRNA水平上确实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4)对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获得了16个DNA片段的序列数据。序列的编号分别为H7-1、H7-2、F7-1、F7-2、F7-3、F7-4、F7-6、H8-1、 H8-4、H8-6、X9-1、X9-2、H10-1、 H10-3、 X11-1、F13-1。NCBI BLAST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H7-1与萼花臂尾轮虫的内转录间隔区1、2的部分序列、5.8SrRNA基因、18SrRNA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而其他的片段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已报道的基因,推断可能是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