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龙池风景区位于玉溪市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又名奇黎溪,是当地著名的佳景胜地之一。景区的主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主要的地貌是石灰岩山地类型,海拔为1653~1796m。
调查过程中,对古树进行逐株、每木调查,分别测其胸径、树高、冠幅,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对每一株树的位置、海拔高度进行定位,并对每株古树的生境、生长状况等进行详细记载,最后将每棵树编号等方法,对玉溪九龙池古树资源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对古树群落采用样地调查法,设置了14个400m<2>的样地,进行了群落分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1.玉溪九龙池风景区现存古树415株,隶属14科29属32种,株数最多的是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202株,占48.7%;其次是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46株,占11.1%;再次是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26株,占6.3%;另外数量较多的还有四蕊朴(Celtis tetrandra),21株,占5.1%;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17株,占4.1%;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15株,占3.6%;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13株,占3.1%。系统分类角度上,裸子植物(主要是常绿针叶树种)有4种25株,隶属2科4属,被子植物有28种390株,隶属12科25属;其中,常绿阔叶树种有清香木、香叶树、红木荷、常绿榆(Ulmus lanceaefoli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9种共264株;落叶阔叶树种有黄连木、四蕊朴、小叶柿(Diospyros dumetrorum)等19种126株。
古树平均胸径为43cm,胸径最大达168cm。胸径<50cm.的有292株,占70.4%,50~100cm之间的有115株,占27.7%,100~200cm之间的有8株,占1.9%,数量很少。古树平均树高为12m,树高>30m的有2株,20~30m之间的有41株,10~20m之间的有196株,<10m的有176株,树高>30m的呈锐减趋势,仅为2株,占总株数的0.5%。古树平均冠幅为9.6m,冠幅最大达34m,冠幅>30m的有1株,20~30m之间的有8株,10~20m之间的有228株,<10m的有178株。从其生长势来看,旺盛的313株,一般的87株,较差的13株,濒死的2株,分别占总株数的75.4%、21.0%、3.1%、0.5%。分布在海拔1650~1700m地带的古树最多,378株,占总株数的91.1%。全区古树中一级古树3株,占0.7%;二级古树23株,占5.5%;三级古树332株,占80.0%,后续资源57株,占13.7%。
古树所具有的树木的景观元素如树木的形态、线形、色彩、质感等都已成为风景景观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古树树种在九龙池公园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观花,有的观果,有的观叶,有的观赏枝干,有的观赏树形,有的既观叶又观花等,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古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下保护措施: (1)建设古树文化;(2)对所有的古树名木进行彻底普查,并建立档案;(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4)完善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制定养护管理方案;(5)对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应有专项资金,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6)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7)严禁采伐、迁移古树名木。 2.根据九龙池的古树群落植被,以优势种的名称来命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个植被样地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个植被型11个群落。11个群落是:(1)清香木群落;(2)清香木、香叶树群落;(3)锥连栎群落;(4)合欢群落;(5)滇黔黄檀群落;(6)四蕊朴群落;(7)构树、四蕊朴群落;(8)云南松群落;(9)云南松、锥连栎群落;(10)红木荷、柳杉群落;(11)云南松、红木荷群落。其中典型性特征是形成了清香木群落。
由于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使得古树森林植被受到人为干扰,破坏严重,原生性质逐渐被退化。常绿树种基本上处于古树年龄阶段,尤以清香木为主。
3.以各个植被样地为对象,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物种丰富度(S)分析九龙池古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1)上述4种指标总体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2)总体看来,14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3)人为因子的干扰对九龙池古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