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栗木锡钨矿田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是我国著名的南岭有色和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背景独特,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成矿信息丰富,形成了大量的锡矿产。近几十年来,在栗木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科研与找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地质资料。但长期以来,前人对矿区的研究多集中在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期次等方面上,对矿田成矿构造的研究工作却一直较少。
本文在分析矿田的地质以及矿床、矿体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成矿构造的理论体系,对矿田内的成矿构造重新厘定和划分。通过对矿田构造的分析,进而对矿田构造控矿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
1、对栗木钨锡矿田的成矿构造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矿田内的成矿构造类型主要为构造脉型成矿构造和流体蚀变岩型成矿构造。
2、岩浆为被动侵位,沿燕山期大断裂侵入到近南北向的恭城-栗木复式向斜轴部。其中,第三幕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没有出现冷凝边、烘烤边,内接触带附近岩石粒度没有变细等现象,而在内接触带出现伟晶岩及大颗粒长石、石英垂直于接触带分布;其二是侵入体与沉积围岩之间几乎没有交代现象,仅见热变质的大理岩,具有“冷侵位”的特征。
3、本文运用分形学理论,对矿区内的断裂构造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矿区范围内,SN向断裂的分维值与全区的断裂系分维值高度一致,这说明在矿区范围内SN向断裂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与恭城-栗木断裂带特征相符;NW向断裂活动强度较弱,发育成熟,具有较好的贯通性和连续性,为早期岩浆的就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形成东西向的岩基;SN向断裂活动性较强,处于发育阶段,贯通性和连续性较差,岩浆沿断裂侵位形成南北向的小岩枝。
4、围绕矿田内基本成矿构造类型,分析其与几种控矿构造的关系,对栗木矿田的构造控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栗木矿田的主要控矿构造有褶皱、断裂和岩体。其中控矿褶皱分为两种:一种为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复式向斜及次一级褶皱,另一种为岩体侵位时形成的同步褶皱;控矿断裂包括断裂次级构造裂隙及第二期花岗岩中的冷缩裂隙;岩体控矿主要分为三种:岩体内部构造控矿作用、岩体的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作用和多期次岩体侵入构造控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