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石印“拟鼓词”考略——以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拟鼓词”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倾向于书斋和书场两种风格不同的小说。与话本小说相类似,鼓词体小说是一种脱胎于民间说唱伎艺的文体,与生俱来地带有一些乡土气、市井气。然而,“拟鼓词”是鼓词体小说中文人化气息较浓的一个类别,无论是作者、受众,还是文本本身,都与以往的鼓词录本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拟鼓词”这个概念,本文以清末民初上海校经山房主持编撰发行的9部“拟鼓词”作品为例,兼及其他有影响的作品,从背景、书局、图书内外部形式等角度对“拟鼓词”予以深度分析。  第一章是对清末民初上海石印“拟鼓词”现象产生背景的论述,主要从社会背景、鼓词内在发展规律和石印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等三个角度展开,认为“拟鼓词”现象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生、发展与繁荣是鼓词生命的延续,同时也具备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二章是对本文研究对象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梳理。首先,对鼓词可作曲艺和文本两个层面的理解,前者是指所有以鼓击节的说唱艺术形式,后者是指鼓词唱词及其衍生出来的阅读文本,包括鼓词底本和鼓词体小说。“拟鼓词”又是鼓词体小说的一个类别,独立于曲艺表演之外,由文人创作,面向广大市民阶层,且主要用于阅读。  第三章是对清末民初上海校经山房的考证,主要内容包括书局的起止时间、选址、主要负责人及主要经营领域等等,尽管缺乏大量的正面资料,论述较为简单,但基本上勾勒出了该书局发展的始末。同时对本文所确定的9部“拟鼓词”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为本文主体内容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以上海校经山房的9部“拟鼓词”作品为例,从书籍的外部形式,包括广告、版权、序言等方面,对“拟鼓词”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展示出的时代特色予以论述。  第五章是对“拟鼓词”的内部研究,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主要采用举例法。通过典型作品重点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拟鼓词”作品多选材于自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创作也基本上停留在形式层面,又因作者的文学功底、思想倾向不同,与原著相比,繁简不一。整体来说,还处于对鼓词文体的规范期。  第六章再一次表达了对鼓词悲剧命运的悲悯,强调了推出“拟鼓词”概念的必要性和“拟鼓词”研究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