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异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乡村地域空间的分异性与人地系统的多样性不断增强,地域功能及其发展定位呈现多元化趋势。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我国已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以县域为单元,对湖南省乡村地域进行多功能性评价及主导功能定位,并提出发展对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理解地域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以湖南省乡村地域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评价单元,结合湖南省乡村地域特色,考虑到分区的必要性和数据的易获取性,建立了湖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包括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乡村旅游功能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88个县(市)乡村地域单元2001年、2012年多功能进行时空差异特征对比分析。利用ArcGIS的一倍标准差分类法,分别对全省乡村地域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乡村旅游功能及其综合功能进行等级划分,其中,一级功能区表示相应的功能最强,二、三、四级功能区依次递减。结果表明:2012年,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的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湘潭、娄底、衡阳和岳阳6市;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的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沙、常德、岳阳和益阳4市;社会保障功能一级区的县(市)基本和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的县(市)保持一致,说明经济发展功能越强,社会保障功能指数也相对越高;乡村旅游功能一级区的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沙、湘潭、娄底和湘西自治州。与2001年相比,湖南省乡村地域的多功能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功能指数和社会保障功能指数提高最明显,其次是乡村旅游功能指数。粮食生产功能指数增长的程度低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逐步趋向平原农业区。同时,在对湖南省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强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借用ArcGIS软件绘制LISA聚集图;再通过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乡村地域所属地市的综合功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的县(市)的多功能指数为显著高高聚集区、湘西和湘南的部分县(市)为显著低低聚集区。以湖南省乡村地域各功能等级划分结果及各县(市)功能指数与其相应功能的平均值之间的离差,把湖南省88个县(市)分别划入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和乡村旅游这四大主导功能类型区中。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集中在长沙、望城*、冷水江、耒阳、株洲等16个县(市);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宁乡、湘阴、华容、津市、桃源、临澧、安乡、汉寿等23个县(市);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的县(市)包括衡东、泪罗、岳阳、临湘、邵东等,共19个县(市);以乡村旅游功能为主导的县(市)共30个,主要包括韶山、浏阳、凤凰、湘乡、湘潭、桂东等县(市)。最后,基于不同的主导功能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