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_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灾种,它不仅给人类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具有严重破坏性。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滑坡及其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数以万计,经济损失数以百亿美元。如何降低滑坡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是滑坡灾害研究的宗旨。从50年代初期,我国便开始了对滑坡的系统研究和工程治理,滑坡研究的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结合大量工程实例,不断提高和改善治理措施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滑坡治理工程费用昂贵,尽管国家和地方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仍然只能选取危害性大、灾害损失严重的滑坡进行治理。针对某些体积大、滑体厚的滑坡,目前的治理措施仍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同时,近期我国南方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引发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以及山此造成的严重损失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国滑坡灾害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减少。因此,面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应突破目前对滑坡稳定性、机理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应用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合理确定并评价滑坡灾害对生命及财产的影响尺度,为经济有效的减灾应急措施及灾害优化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在滑坡灾害风险研究领域,针对大尺度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已开展了较为深入及细致的研究工作,国际上部分主流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机构对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管理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技术指南甚至法规条例。但是,针对小尺度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仍相对欠缺。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单体滑坡风险评价的思路、评价体系及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针对评价模型的建立,尤其是易损性评价中关于承灾体脆弱性及灾害体破坏作用强度计算的许多细节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例如滑坡变形阶段建筑物易损程度与坡体变形特征及变形量间的定量关系,考虑滑速及滑坡冲击力的承灾体易损性定量确定,以及位于建筑物内的室内人口易损性的评价等等。论文从理论模型研究及实例分析两个角度,开展单体滑坡灾害风险分析。在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滑坡灾害风险分析定义的基础上,对灾害危险性评价及易损性分析模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以三峡库区的赵树岭滑坡和萨尔瓦多的El Picacho滑坡为例,分别对论文提出的变形阶段及失稳滑动阶段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完成了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和结论:(1)综合考虑滑坡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外界诱发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滑坡破坏概率的研究。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表达形式为其失稳概率,而滑坡体失稳的不确定性来源包括多个方面。除坡体自身物理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外,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及出现概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考虑降雨作用,归纳了降雨极值数据选样的方法、常用的极值频率分布线型及其参数估计,对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线型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给出了考虑极值降雨出现概率条件下的滑坡体失稳概率的求解方法。(2)提出基于滑坡灾害破坏作用强度及承灾体脆弱性分析的单体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论文系统总结了易损性评价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易损性计算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体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的定量化模型。模型从影响滑坡灾害风险效应的内因及外因入手,综合考虑了承灾体的脆弱性S及滑坡灾害破坏作用强度I。承灾体的脆弱性S描述承灾体自身的属性特征,表达影响承灾体破坏效应的内因,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提出应建立在承灾体类型的基础之上;滑坡破坏作用强度I为灾害风险后果的外因,从灾害体破坏作用规模和强度的角度出发,以滑坡是否出现失稳滑动为界限,将破坏作用过程分为变形阶段和失稳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灾害对承灾体的作用机理,从破坏作用的剧烈程度及空间尺度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型。(3)建立单体滑坡易损性评价中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价从分析滑坡体与承灾体之间破坏作用的机理入手,选取影响灾害作用结果的承灾体属性特征为评价指标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于建筑物,考虑其结构类型、维护状况、使用年限与设计寿命的比值以及滑坡作用力方向与建筑物轴线方向的夹角;对于人员,考虑人口健康状况、年龄结构及灾害预警系统完善程度。其中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在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导致的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率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年龄结构脆弱性指标的计算式。(4)建立单体滑坡易损性评价中,滑坡变形阶段的灾害作用强度评价模型。论文在对变形阶段滑坡体的破坏作用形式及相应的承灾体的破坏损失效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坡体变形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提出了滑坡体变形阶段的灾害作用强度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主要考虑滑坡地表变形、位移速率及滑体深度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地表变形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内部附加内力的计算,以及两种结构建筑物可以承受的极限内力的计算,利用附加内力与可承受极限内力的比值反映滑坡地表位移对建筑物的破坏强度;其次,根据建筑物极限破坏状态相应的滑坡速度阀值,提出针对建筑物的滑坡速度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再次,以滑坡体厚度与建筑物基础埋深的比值反映滑坡灾害空间尺度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5)建立单体滑坡易损性评价中,滑坡失稳阶段的灾害作用强度评价模型。滑坡失稳滑动后在地形控制作用下运动过程的计算是灾害作用强度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论文提出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滑坡三维滑动过程计算的运动学模型,考虑滑坡运动过程中对沿程表层松散堆积物的夹带和滑体物质不同流变属性对应的滑动摩擦表达形式,进行滑坡运动趴离、滑动速度及滑体厚度的三维计算,为滑坡失稳阶段灾害作用强度评价提供依据。滑坡失稳阶段的易损性评价对象包括建筑物和人员,由于运动滑体对这两类承灾体的破坏作用机理不同,则相应的灾害作用强度指标的选取也有所差异。对于建筑物,论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建立简化的结构模型,通过对结构的受力、变形的分析及验算,建立结构可抵抗的极限水平冲击力的计算模型。在前述计算的基础上,以滑坡体冲击力与建筑物可承受极限水平冲击力的比值,以及运动滑体厚度与建筑物上部结构高度的比值作为灾害作用强度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对于人员,从人逃离滑坡威胁范围的难易程度入手,主要考虑滑坡速度,深度及冲击区宽度。其中,在分析历史滑坡灾害实例中不同滑速及对应的人员伤亡情况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人能否逃离滑坡灾害的速度阀值,并提出针对人员的滑坡速度强度指标的计算公式。(6)提出基于建筑物易损性的室内人员易损性评价模型。室内人员的易损性受建筑物的易损性大小及结构类型的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易损性反映其自身的变形破坏程度,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影响其剧烈变形时人员逃离的难易程度,以及建筑物内部建筑构件坠落对人员安仝的威胁性。在对文献资料中,熔岩流造成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以及多次地震灾害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内部人员伤亡程度及比例的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建筑物易损性求解位于建筑物内的人员易损失的计算模型。(7)以三峡库区赵树岭滑坡为例,进行滑坡变形阶段风险评价实例研究。利用三峡库区赵树岭滑坡的相关灾害体资料及承灾体调查数据,采用论文提出的变形阶段滑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了巴东县1980年1月到2010年6月的日降雨监测数据,分别对4个时段的5日、10日、20日、30日最大累计降雨量进行频率分布曲线的参数估算及优化,选择耿贝尔分布曲线进行巴东县多日累计极值降雨分布概率的计算,得到不同时段、不同累计降雨天数及不同重现期的降雨量,并以两种降雨及库水位的组合工况为例,计算滑坡破坏的年概率;其次,针对破坏概率较大的工况,进行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在承灾体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脆弱性评价指标的取值;采用FLAC3D对计算工况条件下滑坡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依据模拟得到的地表位移数据计算滑坡体上建筑物的结构附加内力,并结合滑速及滑体深度的模拟结果,完成灾害作用强度指标的计算,得到滑坡体上建筑物的易损性分布图;在滑坡破坏概率及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风险评价。(8)以萨尔瓦多的EI Picacho滑坡为例,进行滑坡失稳阶段风险评价实例研究。首先,依据1982年滑坡失稳滑动的滑程与滑体堆积厚度的调查数据,对论文提出的滑坡运动学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动路径及滑动距离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仅在无侧向斜坡约束的开阔地段,滑坡冲击区的宽度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大,因此模拟结果在滑坡冲击影响范围的界定上偏安全。采用本文提出的运动学模型,计算同一研究区内其他八种工况条件下滑坡的滑动距离、滑动速度、滑体厚度及路径宽度,计算滑坡冲击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可抵抗的极限水平冲击力,完成失稳阶段对建筑物和人员的灾害作用强度评价;统计滑坡冲击影响范围内承灾体的属性特征完成脆弱性指标的取值;在此基础上得到室外人员易损性分布图、建筑物易损性分布图及室内人员易损性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在运动滑体冲击破坏作用下,滑坡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及建筑物体现出极高的易损性,约64%的建筑物易损性等级为最高;相比室外人员,室内人员的易损性较小,说明建筑物对室内人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后根据易损性评价结果和定性给出的滑坡破坏概率,得到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失稳滑坡的风险结果。
其他文献
基于全人照护模式,从身、心、灵和社会4个角度分析和探讨老年肿瘤病人放化疗期间的整体照护问题,以期为构建优质照护模式提供依据。
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时代的新要求也促使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育人观,教师要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
本文着眼于理论分析,结合“云南红”的成长历程,意旨于在云南省资源型企业成长与战略转型领域作出一番积极而有效的研究探讨。由于资源型产业往往也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优
昆明素有“春城”、“花城”之称,是公认的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理想地。昆明城市人居环境的宜居性是由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特殊气候条件得来,然而从定量角度来
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大豆虫害快速识别方法。首先选择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食心虫等7种虫害作为输出,用数字化特征表示。依据危害方式、危害症状等8种性状对182个大豆
近年来,游戏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迅猛,不少的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创建游戏开发专业。本文探讨Flash软件制作游戏在游戏专业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对游戏专业建设的影响。
人参蒸制后十燥,称“红参”。根据产地不同,红参主要分为中国红参、韩国红参、日本红参等。人参的外观质量和内涵成分,受产地生态环境、土壤、水份、阳光、生长年限,采收季节
景观绩效评价是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于2010年正式启动的研究计划;简介了景观绩效评价的研究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案例研究方法在景观绩效评价中的运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国基将动、大厦将倾之际,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了战争中退敌的最高艺术。《烛之武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