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国人15例尸头标本进行详细的显微解剖和数据测量,了解共30侧咬肌神经及面神经各段的分支、走行、长度、横径及周围毗邻结构,探讨用咬肌神经转位面神经修复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总结如何利用简单的体表标志准确定位咬肌神经,为咬肌神经与面神经的转位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对象和方法1、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带颈部成人头颅湿标本共15例30侧,解剖显露面神经与咬肌神经主干及分支的走行,记录解剖时经过的具体层次结构,分别测量咬肌神经各段的长度、横径以及面神经各段的横径,总结咬肌神经的分型、分支数量、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及大致体表投影;2、对咬肌神经有效修复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离断咬肌神经后不会造成严重的咬肌瘫痪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3、通过数据统计确定咬肌神经适合与面神经吻合的分段,测量吻合段至周围重要体表标记的距离,确定吻合段的的体表定位,为临床手术中寻找咬肌神经提供解剖学参考。结果1、解剖显露面神经及咬肌神经时所穿经的结构层次从浅到深依次为:皮肤、皮下脂肪、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腮腺咬肌筋膜、腮腺以及咬肌;2、咬肌神经按分支形态和分布情况分为单干型、双干型及三干型,三种分型在本研究中的比例分别为37%、53%、10%;3、咬肌神经穿下颌切迹处至下颌角(L1)的距离为(40.6±3.8)mm、神经主干至咬肌下缘中后1/3处(L2)的距离为(37.8±3.4)mm、神经主干至咬肌下缘前中1/3处(L3)的距离为(26.2±2.3)mm,根据此3段距离可基本明确咬肌神经自下颌切迹穿出后的体表投影,咬肌神经在咬肌内与咬肌纤维方向呈对角线样交叉走行;4、统计咬肌神经各段的长度及横径,发现主干第2段横径(1.2±0.2)mm、第3段横径(0.9±0.2)mm以及前干第1段横径(1.0±0.2)mm、第2段横径(0.8±0.1),均与面神经各分支横径接近,且这些分段可游离出的神经长度最长、有利用神经间无张力的吻合,由此得出咬肌神经主干第2段、第3段以及前干第1段、第2段,是与面神经分支进行端端吻合的最适宜部位;5、分别统计出咬肌神经吻合段到颧弓下缘以及耳屏的垂直距离为(1.02±0.16)cm和(3.11±0.27)cm,证实约在颧弓下1cm、耳屏前3cm、深度1cm以内的咬肌纤维组织定位中,可以准确找到咬肌神经吻合段进行神经替换手术。结论1、利用简单的体表标记可准确定位走行于咬肌深部的咬肌神经,便于手术中寻找及分离;2、咬肌神经的高神经效能、大脑皮质层面的融合适应与神经外周部位的交通联系为治疗面神经瘫痪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依据;3、咬肌神经分支众多,从合适的部位离断主干或前干,不会造成严重的咬肌萎缩瘫痪;4、咬肌神经解剖方便,转位后神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理想的用于转位面神经治疗面瘫的供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