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风病作为现代社会的重大疾病,其防治及其相关基础性研究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中风病的证候研究作为中风病研究中的基础、核心始终是中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证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客观准确地把握中风病不同时点的证候特征,即证候的动态时空性,并且将这种特征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表达出来。根据证候研究的现状,提出利用现代研究设计及数量统计方法,开展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的相关研究,确立客观、规范、统一的证型诊断标准,是建立规范化的中医防治中风病方案的重要途径。对象和方法本文以广东省中医院黄燕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十五攻关“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任务书编号:2004BA721A02)的辨证规范部分依托,以2005年3月到2006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全国23家临床单位神经内科、急诊、针灸科等门诊和住院部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以发病后1~3天,4-10天,11-30天共3个时点分别进行3次调查,总共4077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探索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要素分布及演变等规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法及经计算因子得分,得出在3次调查时间内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例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后1-3天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火热证占18%,痰证占29%,气虚证22%,阴虚证23%,血瘀证8%;发病后4-10天分布情况为火热证占23%,痰证占34%,气虚证15%,阴虚证19%,血瘀证9%;发病11-30天为火热证占23%,痰证占25%,气虚证10%,阴虚证32%,血瘀证11%;分析三次调查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1-10天内主要证候要素是痰证、火热证;发病11-30天内主要证候要素以阴虚证为主。结论1.痰证、火热证是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发病1-10天内的主要证候要素。发病11-30天内,痰证、火热证的比例开始下降,阴虚证的比例开始增加,成为主要证候要素,可以认为阴虚证可能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主要证候要素。2.本研究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获得临床证候分布及其特点,对研究缺血性中风中医药防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