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ISO26000中的定义,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计量与报告。目前大量的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或者高污染、高排放等特殊行业,而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则较少。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校的职能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越来越丰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需要为社会建设持续地培养合格人才,高校可持续稳健发展成为高校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高校纷纷践行社会责任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后,在当地政府倡议下,我国上海地区高校也率先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本文研究高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提供契机。随着组织机构开始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就成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披露方式、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本文以上海地区高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从上海地区高校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与时效、形式与篇幅、编制依据与信度、框架与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高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同时,采取“指数法”,对上海地区高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通过分析上海地区高校5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发现目前高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优点是:形式丰富多样,框架固定统一,同时亦存在以下不足:披露内容不完善,缺乏可比性,可信度存疑,缺乏第三方验证,缺少与使用者的沟通渠道。针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应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培训提高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社会责任信息计量与评价,鼓励社会独立第三方验审等。本文的价值:本文对上海地区高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研究可以为高校各利益相关者从中提取数据、制定决策带来帮助,也能给相关高校在完善其社会责任信息的计量与披露方面提供参考,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局限性:在评价社会责任信息时,用了“指数法”,虽然在进行信息披露评价时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但是指标划分以及打分的时候,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这可能导致评分的结果与实际有一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