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地氟醚和七氟醚均为近几年全身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两者在停药后苏醒速度方面优于传统吸入麻醉药。本文通过临床实验,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评估地氟醚和七氟醚在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后各项苏醒质量,即苏醒时间和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老年患者行外科手术选择更安全合理的吸入麻醉药。方法:这是一项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院麻醉科进行的一项非盲实验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ASA分级II至III级拟全麻下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90周岁老年患者5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地氟醚组(D组)25名,七氟醚组(S组)25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嘱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常规行五导联心电监测、指尖脉搏氧饱和度、BIS监测,开放外周静脉,局麻下行动脉穿刺并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平静吸氧3min后,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芬太尼4ug/kg,丙泊酚1.2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和自主呼吸消失后,人工辅助通气充分给氧去氮,约3分钟肌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定: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为12次/分,吸呼比为1:1.5。分别用1.5%-3%七氟醚或4%-8%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吸入麻醉药的体积分数分次逐渐加大,每次1%,MAC值大约在1.3左右,同时参考BIS监测评估手术麻醉深度,可适当调整吸入麻醉药的体积分数,利用血管活性药使血流动力学改变维持在初始状态±20%。两组患者除麻醉吸入维持外给予完全相同的麻醉护理。手术结束5分钟前开始逐渐减浅麻醉,待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稍开大新鲜气体流量(氧气3L/min)进行洗脱。为有效预防肌肉松弛药的残留作用,自主呼吸恢复后立刻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mg进行拮抗。手术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停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MAS评分达到8分的时间(即可安全从术间移至苏醒室的时间)以及离开苏醒室的时间,并对患者术后出现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如躁动、低血压、高血压、咳嗽、憋气、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地氟醚组(D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MAS评分达到8分的时间和从手术间转至苏醒室时间均显著短于七氟醚组(S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术后24小时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根据躁动评分表判断,地氟醚组的躁动程度较七氟醚组明显减轻,患者苏醒较为平静。结论:在这项研究的受试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可以缩短老年患者拔管及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及安全性,预防麻醉苏醒延迟,能够有效加快手术周转,是老年患者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麻醉维持阶段较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