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雾霾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歌猛进,中国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尤其是以雾霾污染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问题引发公众、社会公益组织、政府及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雾霾污染不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前,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之一,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布局解决雾霾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雾霾污染包含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从直接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运输活动来影响城市雾霾污染水平,这主要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对于减缓交通拥堵,降低城市雾霾污染表现出积极作用;二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交通运输规模的增加将提高燃油消耗及尾气排放水平,从而对城市雾霾污染产生不利影响。而从间接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当前,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关联性,交通基础设施还可以通过产业及要素空间协同对城市雾霾污染产生影响: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和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直观上降低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流通成本,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分散,对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在推进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交通区位的差异也会引发要素资源在中心-外围城市间的转移、匹配和再选择,从而整体上改变了经济空间分布格局,产生经济分布效应。在以上两个方面因素中,交通基础设施引致的产业空间布局及经济分布效应,均与城市雾霾污染及其空间溢出表现出极大关联性。此外,伴随着交通模式、产业发展和要素空间协同的更替演进,当前以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绿色交通新业态得以迅速发展,地方政府对于交通模式更替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效益发挥不可忽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通过交通模式替代减缓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亦有待验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试图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产业集聚理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分布效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交通模式更替的期望效用函数等相关理论,针对不同交通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并阐述相关的影响渠道,从而为本文研究结论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随后,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局部断点回归(RD)、二阶段最小二乘(2SLS)等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交通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验证城市雾霾污染区域传输的有效区间、机制路径及异质性城市特征等相关约束条件下的差异性变化,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分析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当前,交通运输作为联系区域内和区域间经济关系的纽带,不仅是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推动机制,而且公路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也显著地加剧了区域雾霾污染现象。此部分通过采用单位行政区域面积的公路里程数来反映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从城市间的经济、交通和距离联系出发,通过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来强化反映城市间因公路交通建设而构建的经济运输联系,力求在充分反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的角度,通过严谨的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和设定,将作为产业空间布局基本体现的产业集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验证公路交通与产业集聚交互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重点阐述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表现出雾霾减缓作用,即在不考虑公路交通和产业集聚交互作用下,公路交通能显著地降低本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公路交通与产业专业化集聚互动显著正向影响了城市雾霾污染水平,这不仅表现在当地地区,同时通过区域传输效应影响了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公路交通与多样化集聚交互主要影响了本地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而对于周边地区雾霾污染的区域传输效应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具有差异性,具体来说,对于大城市而言,公路交通与多样化集聚的交互作用显著的抑制了雾霾污染的区域传输效应,而对于中小城市则更多表现为对区域传输效应的促进作用;雾霾污染区域传输效应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有效边界和最强的作用区间。该部分结论对于推进公路交通绿色发展及城市差异化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治理区域雾霾污染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其次,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在城市间交通运输系统中,近年来,高铁作为低耗能和高清洁的交通运输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快速的高速铁路发展不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对传统道路运输方式产生有效替代;而且对劳动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空间再分配产生影响,促进了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并改变了区域经济空间的分布格局。那么相对公路交通而言,更为环保清洁的高速铁路是否改善城市了空气污染水平呢?此部分基于高铁开通带来经济分布效应及环境污染空间重构的视角,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与连续双重差分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相结合,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及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了雾霾污染水平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开通高铁可以显著降低城市雾霾污染水平,且表现出随开通线路、开通年份和城市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分别采用不同估计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来处理选择难题,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删除重点城市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选择性偏误问题以后,本文发现高速铁路开通前,实验组和处理组雾霾污染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定,而高速铁路开通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开通对雾霾污染的减缓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出长期的减排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的雾霾减缓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公路客运量进行替代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的;在高铁网络关联性分析中,高铁网络联系广度和网络中心性高的城市具有更为显著地雾霾减缓作用,但也同时具备显著地雾霾空间溢出效应,高铁对城市雾霾区域传输影响基于网络地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该部分结论对于推进高铁经济绿色发展及区域协同治理雾霾污染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再次,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在城市内部交通运输系统中,支持轨道公共交通的城市规划被认为是解决交通拥堵和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准确识别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外部性及其异质性特征,对于城市管理者调整网络规模,优化站点构成及网络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部分试图将轨道交通建设、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纳入城市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及空气质量指数分别表征交通拥堵和雾霾污染,采用双重差分和断点回归模型,就城市轨道交通影响雾霾污染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加密轨道交通网线与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显示: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不同污染物异质性,节假日效应,加入气候条件等控制变量基础上依然保持显著的稳健性。在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区位为加密轨道交通网线模式及完善路网结构优化模式后发现,完善路网结构优化整体上能够显著地改善城市空气污染水平,且在不同城市规模中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加密轨道交通网线则仅在大城市中具有减排治污效应,而在中小城市中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呈现随城市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路面交通替代的交通拥堵缓解效应是兴建轨道交通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路径,在考虑协变量条件密度函数连续性和带宽敏感性的条件下,相应主要结论仍然保持稳健。初步成本-收益分析发现,轨道交通建设改善空气质量的健康收益约为32.77元/单位家庭,而降低交通拥堵的通勤时间收益约为1.61元/小时,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最后,立足于我国交通发展现状及雾霾污染的特征,从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绿色交通出行,增强区域雾霾治理理念,完善雾霾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落实跨区域雾霾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一体化等六个方面提出发展绿色交通,降低城市雾霾污染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高三复习中,常常要进行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试题演练与评讲,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深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以及能从整体的高度驾驭高中所学的内容.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不得不陷入就题论题的窠臼和重回题海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以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解析几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解答过程的研究,以师生思维的再现与对接,对
期刊
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吕梁市作为传统贫困地区,其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消除贫困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然而,现阶段无论是吕梁市还是我国其他地方,扶贫解决的主要是绝对贫困问题,即在收入上达到我国的脱贫标准。一些贫困户在脱贫后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或自身能力不足等诸多原因,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再次返回到贫困状态。因此要保证“真脱贫,脱真贫”,则必须解决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实现“短期脱贫”向“长效脱贫”的转变。对于吕梁市来说,结合自
商人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以明清晋南地区和晋中地区为例,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学界关注较少的要素禀赋、商人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晋南地区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河东池盐)及自身的农业发展优势而借助政策契机发展起来的,要素禀赋带动了商人的行为,商人行为和要素禀赋促进了商人的分工和专业化,减少了交易成本,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带动了晋南地区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资本集聚及城市集聚,从而促进了晋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晋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势必影响我国就业水平,新技术的应用在替代就业的同时又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故本文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遵循“理论机制-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措施”的思路,对比分析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
  首先,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相关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对就业的研究分为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 整合是一种梳理、归整、合并、合成,最后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意思. 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是在对知识点整体掌握之后更高层次的事情,只有对知识整体结构有了清晰的理解才有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整合”很有必要,实践证明,探索复习课中的“整合”是让学生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益,做到轻负高质的一条有
期刊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动力来源。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产业结构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在产业结构的整个升级过程中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进而促使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山西省不仅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10万亿元,突破了90万亿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各种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高效。同时,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农村,主要是收益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在城镇区域,发展的更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也导致了分布在农村或城市的居民,其收入会有较大差距。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大力支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长期将发展煤炭产业作为本省的发展战略核心,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随着国际国内煤炭市场需求饱和、煤炭价格下跌、经济形势下滑,原本火热的煤炭市场瞬间进入寒冬期,山西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但由于煤炭价格的波动,使得山西煤炭企业在收益高时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而公平正义是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全面而深刻地秉承了城乡发展公平正义的思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新的发展点。如何从公平正义思想的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特色小镇建设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吉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粮仓与工业基地,城乡问题较为显著,同时,吉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起步较早,具有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处于经济增长的“三期叠加”阶段,GDP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6%持续下降到2019年的6.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路径尚未形成。如何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