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逐步推进,必然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进入大中小城市求职、谋生。他们冀盼着能够实现阶层跃迁和向上流动。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与人的职业发展和生存生活关联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能否为农民阶层在向上流动提供助推力,成为本文所要着眼研究的问题。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交错的脉络分析,对职业教育促进农民阶层向上流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除绪论外,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从理论上分析,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阶层向上流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平民本质,充分保障了弱势农民阶层的受教育权利。其次,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灵活多变的办学形式,契合了流动农民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时间特点。最后,通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文凭,这是现代社会向上流动的最基本的身份符码。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封建社会时期,非正式的职业教育仅是技能传承的一种方式。近代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制夷救国”的使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接受职业教育意味着身份从“农民”向“干部”、“工人”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中期以后,职业教育对农民阶层提升的作用微乎其微。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保障就业和减少失业。从现时性角度分析,职业教育流动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作。当前职业教育促进农民阶层流动的功能弱化,从宏观社会因素来看,阶层流动的日趋固化导致了“教育改变命运”这一信条的丧失,乡土文化的潜在束缚制约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平等教育类型的发展;从中观教育因素来说,基础教育的城乡分野造成了职业教育农村生源素质能力差距明显,职业教育的内生障碍导致了农民子女技能学习效果不佳;从微观个体因素来讲,家庭资本的阶层差异使得农民子女在流动之路上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若想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农民阶层向上流动的功能,首先,政府层面必须要制定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的“游戏规则”,营造积极乐观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其次,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让入学农民子女拥有向上流动所必需的人力资本,这是突破职业教育流动弱化的关键。最后,要打破城乡二元分野的基础教育现状,为职业教育农村生源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国家要清晰地认识到农民阶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本存在的差距,切实加大对农村弱势阶层的政策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