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或按压耳穴调整内脏功能是临床常见的体表刺激疗法之一。支配外耳道和耳甲区的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分布于周围皮肤的唯一分支,从发生学角度来看,来自鳃弓上基板到迷走神经节和其他神经节的走行关系不容忽略。而以往研究将耳针的作用机理归结为交感神经为主要传入途径的脊髓节段性调节,或者躯体传入与内脏传入在脑干整合的体表内脏联系,而忽视了耳甲区内脏神经的直接神经支配和与内脏中枢核团的直接联系。 由于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了耳-心反射、耳-肺反射,类似于副交感紧张效应的临床的报道很多,如耵聍充塞耳道、耳内异物刺激或耳鼻喉科用耳窥镜,或冲洗耳道引起咳嗽,心率、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以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耳甲区引起大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动脉推注阿托品后这种效应减弱或消失,说明刺激耳甲区激活了传出的副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 经典解剖学认为,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末梢在周围皮肤的分支,中枢走行中有舌咽神经和面神经加入,属于一般躯体神经,投射到三叉神经脊束核。体表刺激引起内脏效应通过脊髓水平中继,间接到达孤束核——公认的内脏传入的中继站,换元后发出纤维与内脏运动核团或网状结构联系,再次换元后到达所支配的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本研究从电生理学和形态学两方面证实,刺激耳甲区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耳支直接投射到孤束核的一般内脏感觉传入纤维,通过与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联系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支配内脏的纤维,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确认耳-迷走神经-内脏反射的神经通路。由于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和胃肠支配效果相反,即抑制心脏而激活胃运动,因此本研究选用这两个系统,同时观察针刺耳甲区对副交感系统的激活效应。 1 电生理实验:针刺耳甲区对大鼠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细胞外放电的影响及对心血管和胃运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1只,体重300~350g之间,用10%的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urethane,1.0~1.2g/kg体重)。手术及实验动物体温用计算机温度时间控制仪维持在37℃左右。胃运动实验前禁食12小时,饲以5%葡萄糖盐水。 记录到的自发或诱发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放电,选用对针刺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