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其它合成纤维而言,聚丙烯腈纤维具有质轻、保暖、优良的回弹性及良好的耐霉菌性等诸多性能。然而,聚丙烯腈纤维属易燃纤维(LOI仅为17%),由此而引发的火灾将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开发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及织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第一部分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将植酸与尿素加入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的硅溶胶中形成一种硅-磷-氮协同涂层体系对PAN进行涂覆,再经凝胶化获得阻燃聚丙烯腈织物。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微型量热、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分析等对织物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织物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后织物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磷-氮掺杂的硅涂层聚丙烯腈织物表面变得粗糙且被致密的涂层所覆盖,其极限氧指数(LOI)高达42.1%,使织物在受热时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隔热、隔氧,使涂层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本论文第二部分开发了一种通过将PAN中氰基的肟化和磷酰化相结合的阻燃改性方法。利用盐酸羟胺与氰基的反应获得肟化的聚丙烯腈织物(A-PAN),进一步将该织物进行磷酰化反应,获得阻燃聚丙烯腈织物(P-A-PAN)。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来表征改性前后织物的结构,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改性前后纤维的形貌,在此基础上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极限氧指数等研究织物的热分解及燃烧行为。结果表明,P-A-PAN织物的LOI值高达34.1%,经20次水洗后,其LOI值仅有微弱下降,说明该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耐久性。同时,P-A-PAN织物在800℃的残炭量高达55.67%,表明改性后聚丙烯腈织物极好的阻燃和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