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约为30%,且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最大程度减少可预见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和机制成为医学界的重点和难点。 在我国,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脑猝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医学研究者将传统针灸与电流刺激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我科研究者用电流强度1mA,频率2/15Hz的疏密波电针灸大鼠“百会穴”(30min/d×5d),发现对预处理后24h大脑中动脉栓塞(2h)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熊利泽等,2001]。鉴于该研究结果,本研究拟利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MCAO)深入探讨电针灸预处理的特点及保护机制,为寻找适用于临床的预处理脑保护方法探索新路径。 目的: 1.探讨电针灸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穴位特异性”,即电针灸刺激“百会穴”与旁开“百会穴”1.0cm的非穴位位置后,两者是否具有相同的预处理脑保护效应。 2.比较不同频率电针灸(2/5Hz、2/15Hz、2/100Hz)重复刺激“百会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穴”的预处理脑保护效果,寻找理想的电针灸频率: 3.探讨电针灸的预处理作用与内源性阿片受体的关系,寻找电针灸诱导产生脑缺血耐受的相关机制。方 法: 1.“百会穴”在电针灸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研究 40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叫,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X戊巴比妥对照组(PB、电针灸“百会穴”组爬A)和电针灸“百会穴”穴位旁开组爬 卜Control组未行任何处理;PB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连续5天;电针灸EAI组和EAZ组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分别用重复电针灸刺激*0minjd X sd)“百会穴”和“百会穴”旁开 1刀cm处。最后一次处理的24h后,所有动物在异氟醚麻醉下用颈内动脉线栓法致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120min。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 二.不同频率对电针灸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程度的影响 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f叫> 即戊巴比妥对照组oBX 电针灸2/SHz、2八 和y 组。PB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次,连续5天;电针灸组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根据组别分别用2/SHZ、2/15HZ或2八 频率的疏密波刺激O0min/dX5d厂‘百会穴”。最后一次处理24h后,所有大鼠在异氟醚麻醉下用颈内动脉线栓法致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20min。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 3.纳络酮对电针灸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影响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1X 即戊巴比妥钠对照组oB卜纳络酮+戊巴比妥钠组(NX)、电针灸2/l HZ组(EA)和电针灸2/l HZ十纳络酮组(*E)。PB组每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二吵g:*X组每天 -2- 第四草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腹腔注射纳络酮lm叭g和戊巴比妥40mg/kg;EA和NE组每天在戊巴比妥钠O0m叭g)麻醉下接受2/1 SHz频率电针刺激o0min/d x sd广‘百会穴”,NE组在麻醉前10min腹腔注射纳络酮ling/kg。所有动物都被连续处理sd,末次处理24h后,在异氟醚麻醉下用颈内动脉线栓法阻闭右侧大脑中动脉120ndn。恢复灌注24h后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 果: 1.“百会穴”在电针灸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研究 EA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优于COniOOI组和PB组…功乃5),与EAZ组比较无差异。EAZ组、C。nrol组和PB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差异。*Al组的脑梗死容积较其他三组显著减少o刃.05卜*A二组的梗死容积较Control组和PB组显著减小O<0刀5卜Control组和PB两组间的梗死容积无差异(P>o刀5)。 2.不同频率对电针灸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程度的影响 3组电针灸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PB组O<0.05卜 2门 组评分明显低于2/SHZ和2* 组b<0刀5卜2乃 和2/100HZ两组间评分无差异O>0刀5卜3组电针灸组的脑梗死容积均明显小于PB组b<0刀5X2/l SHZ组的脑梗死容积明显小于2乃 和2/100HZ组 (<0刀5卜 2乃 和2/100HZ两组间脑梗死容积无统计学差异(P>刀5卜 3.纳络酮对电针灸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影响 EA组神经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其它3组O0.05),NE组、PB组和NX组间的评分无差异O>O.05卜*A组脑梗死容积最小,较其他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0乃1卜*E组的梗死容积小于*X组和PB组O<0刀1XPB组和*X组的梗死容积无差异O>0刀5卜结 论: -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重复电针灸刺激“百会穴”*0ndn/d X s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保护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2.三种频率的电针灸预处理*0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