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媒介技术的研究散落在传播学、社会学、技术哲学中,主要包括人物与范式述评,具体问题研究,鲜有综合的哲学反思。因为技术哲学正在转向对具体技术的研究,又因为当今新媒介的巨大影响,故需要梳理现有的媒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媒介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反思,形成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系统。研究依照以下主线:首先,从研究媒介技术本身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发展开始,即论证媒介技术的外延与内涵和媒介技术演化;然后,展开媒介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并解决每个问题域中的核心问题。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媒介技术的外延界定与内涵辨析;第二,媒介技术演化的条件、动力与机制;第三,媒介技术与人的认识关系;第四,媒介技术与人的实践关系;第五,媒介技术价值的分类、生成与引导。第一部分为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起点。通过区分相似概念,界定媒介技术的外延:媒介技术是媒介的子集,不涉及符号系统和身体信息技术。传播技术比媒介技术多出方向性,在内容上媒介技术是能塑造“想象世界”的传播技术。器具信息技术与媒介技术的外延相同。媒介技术在具体使用时的功能侧重上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不同。通过与生产技术区分,指出媒介技术的“双重认知技术”与“双重连接技术”内涵。在第二部分中,由人建构的,媒介技术演化的条件包括人性化和综合准则;由媒介技术建构的,人演化的条件包括技术自身属性、可选材料和支撑技术;媒介技术演化的动力来自与人、信息、制度的外部矛盾,以及不同媒介技术间的内部矛盾;媒介技术演化遵循自调控的循环建构机制。在第三部分中,梳理人对媒介技术认识的三个阶段,指出媒介技术对认识要素、认识过程的塑造作用,并研究在互联网、大数据影响下的认识变化。在第四部分中,从静态角度研究媒介技术实践的要素与制约条件,从动态角度研究媒介技术实践的过程,并论述数字时代媒介技术实践的虚拟转向。在第五部分中,指出媒介技术价值的分类与生成要素;具体操作时,正价值的大小由满足度、符合度、体现度这三个互相制约的条件决定,负价值可通过技术、制度、伦理三种手段消解。技术哲学的发展,始自技术与科学的区分,奠定了技术哲学最初的本体论研究。接下来逐渐形成了包括本体论、演化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在内的系统框架。今天,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走向具体技术。这样看来,建构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系统,同样要以本体论的区分为起点,展开几个问题域,这既是技术哲学的延伸,也是走向媒介技术哲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