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90后”青年微信朋友圈间歇性中辍行为机制探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始终伴随着人与技术的互动交往,以往研究多聚焦于人对技术或媒介的“使用”状态,忽视了对“不使用”形态的关注,当前国内对间歇性中辍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对缺少传播学视域下对人与媒介关系的探讨。了解某一群体为何、如何选择与不选择某一媒介,有助于揭露人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互动关系和深层矛盾。本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切入,综合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行为科学、信息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论,进一步探究“间歇性中辍行为”概念在中国本土社交媒体语境下的不同特点,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以都市90后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验证“错失恐惧”“再次使用意愿”等变量的相关关系,细化间歇性中辍的具体行为机制,帮助进一步审视数字时代下青年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反思技术中介下青年人的社交与自我。经过探究,本文发现朋友圈中辍行为在青年群体中存在范围广且行为趋势强,其中对角色压力的感知最为强烈;证实了再次使用意愿变量确实存在;社交过载、角色压力会正向影响90后青年的不使用意愿,错失恐惧、互动需求会正向90后青年的再次使用意愿,不使用意愿和再次使用意愿均会对该用户群的间歇性中辍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性别、学历、从事工作时长三者会分别显著调节多个用户使用意愿和行为的相关变量。研究认为,都市90后青年更渴望稳定持久的情感连接和高质量的交往陪伴,离开某种社交媒体虽然是主动的自我管理,但实际上更多弥漫着被迫退出的无奈,寻找其他能够实现有效深入社交的平台;同时,青年用户确实将朋友圈作为一次理想化自我的实践和展示平台,但这种理想自我形象往往是自身、他人、平台三者共同建构的结果,在他者影响下,平衡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认知差距反而给青年带来更大的困难,必须经过积极主动的行为管理和自我协调才能克服这种心态失调,重新审视理想自我与现实生活。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曹聚仁的著作、发表的文章以及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与考证以及文本研究方法,梳理曹聚仁在不同时期的报刊实践活动,分析曹聚仁的新闻思想内涵,进而感知曹聚仁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爱国主义、史家理想。回顾曹聚仁的报刊实践以及新闻思想,曹聚仁对自由主义的坚守与为天下而忧的爱国情怀共存,这使他坚持远离政治却难以真正远离政治,在实践中存在动摇与徘徊。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如下:第
学位
为了获得鸭甲肝病毒(DHAV)流行毒株并掌握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试验采用临床病料RT-PCR检测、病毒分离、病毒含量测定、致病性试验、VP1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8份临床疑似DHAV感染病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份临床病料样品经RT-PCR检测有4份为DHAV-C阳性;4份阳性病料均可引起10日龄鸭胚规律性死亡;4株分离毒株对鸭胚的ELD50分别为10-6.83/0.1 mL、10-6.50/0.
期刊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暴力行为画像能够揭示网络舆情内在发展规律,为舆情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以8个热点事件网络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致性检验方法标注暴力评论,然后,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网民关注度差异性、网络暴力差异性以及网络暴力诱发因素。[结果/结论]负面事件中网络暴力用户占比较高,可见负面事件是引发网络暴力的主要因素。不同性别、年龄网民在各自关注领域网络暴力高于其他低关注度群体:男性喜欢关
期刊
经历了传统媒体的更迭后,我们如今迈入了新的传播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传播格局、传播实践、传播理论的新嬗变,与此同时国际传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以主流媒体掌控国际传播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的共识被打破,一批依托于社交媒体而生的自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其他国家的新视角。本文选取了5位活跃在B站的草根型洋网红作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其在美国形象建构方面的方式和内容
学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耳朵经济”逐渐兴起,中国在线音频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网络音频的内容和场景也在不断丰富,从在线音乐到有声读物,从网络电台到播客等,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网络音频市场的壮大也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广播剧以其声音效果的呈现为听众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愉悦,推动广播剧成为网络音频行业中新的付费领域。2017年,喜马拉雅FM率先推出了付费广播剧,随后一些音频平台也纷纷入局,腾讯音乐、网易云音
学位
互联网及相关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媒介,也带来了商业、传播模式的巨大改变,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品牌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讲故事成为打造品牌的重要工具。然而传播的困境依然存在,碎片化的传播环境重塑了我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故事再精彩也无法拯救品牌,传统的品牌叙事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用户在数字化时代进化出了一套全新的与信息共存的方式,他们学会了忽视营销信息,拒绝被
学位
目的 研究连翘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MS和NMR等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连翘叶中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基-O-β-D-葡萄糖苷(1)、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葡萄糖苷(2)、(+)-8-羟基松脂醇-4-O-β-葡萄糖苷(3)、异樱花素-5-O-芸香糖苷(4)、山柰酚(5)、槲
期刊
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线上日记逐渐成为了日记书写的新样态,日记写作的形式与内涵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与近年来盛行的微信“打卡”风潮相结合,打卡写作群应运而生。写作者由同样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而凝聚于此,因此日课微信打卡写作群就可以看作一种日记写作的趣缘社群。日课社群主要依托于微信平台的微信群聊、小程序、公众号运行。三者形成一个产品组合,和参与的写作者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日记书写社群。作为线上日记
学位
在数十年的摸索和试验中,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特稿媒体,也培养出一批极具个性的行业精英。然而特稿作为新兴文体,其文体形式、业务知识、价值取向等都缺乏统合性的共识,需要行动者在实践与互动中建构合法性。目前国内对记者群体研究框架多使用阐释社群、元新闻话语等元理论,重在对业界话语的阐释性研究。这种角度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对知识生产传递过程和从业者间实践互动维度的考察。本研究引入“实践社群”这一理论视角,将特
学位
作为最典型的数字技术形态之一,二维码提升了媒介以动态机制汇聚城市社会异质化系统的动能。媒介正成为社会系统及社会运作的传导器与转换中枢,在此基础下,“码之城”这一新型城市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以数字媒介为中介与城市建立起新型关系。从反映与建构,到驱动和生成,媒介的发展呈现了人与技术系统“共创生”的样态。支付码、健康码、交通码……城市与人的关系在“码”上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人们参与其中,不断更新城市代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