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改良切取方法(顺逆结合法)及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应用方式,对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部分坏死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1年4月~2008年4月,对111个患者行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114例,其中3个患者行双侧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男88例,女23例。外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96例,不稳定贴骨疤痕、疤痕挛缩、慢性溃疡病灶、肿瘤处理后遗留创面15例,均合并有骨、关节、肌腱或跟腱外露。修复缺损部位:跟腱、跟骨区78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背36例。皮瓣大小5cm×4cm~20cm×15cm。逆行法切取皮瓣36例,2005年7月后采用顺逆结合法(即先显露筋膜蒂部的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再逆行切取皮瓣)切取皮瓣78例。行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合并有空腔形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的远端携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用于填塞空腔。将小腿长(外踝尖到胭窝横纹中点的距离)分为9等份,皮瓣位置为皮瓣远蒂端(转位后皮瓣远端)所处小腿的分区位置;皮瓣的长宽比为(皮瓣长加筋膜蒂长)/筋膜蒂宽。使用统计学分析处理对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部分坏死率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缺损部位,病变性质,皮瓣旋转点位置,皮瓣长加筋膜蒂长,皮瓣的长宽比,皮瓣位置,皮瓣宽度,筋膜蒂长宽比)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组间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14例皮瓣,完全成活87例;远端表皮或表浅坏死13例,10例给予换药,2例植皮,1例二期缝合后创面愈合;远端部分坏死13例,5例给予植皮,3例二期缝合,2例换药,1例内踝上皮瓣覆盖后创面愈合,1例因皮瓣术后确诊为鳞癌而截肢,1例感染创面未愈合;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皮瓣大部分坏死,后行截肢。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率(7.7%,6/78)较逆行法切取皮瓣部分坏死率(22.2%,8/36)低。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17例,完全成活14例,远端表浅坏死和远端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1例),植皮(1例),内踝上皮瓣覆盖(1例)后创面愈合;17例皮瓣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部分坏死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皮瓣的宽度,皮瓣的长宽比,皮瓣位置。其中成活组皮瓣的宽度(8.17±2.37cm)小于部分坏死组皮瓣的宽度(9.79±1.96cm)(p<0.05);皮瓣的长宽比<5∶1组部分坏死率(4.84%,3/62)低于≥5∶1组部分坏死率(21.15%,11/52)(P=0.005);皮瓣的切取范围≤7/9组的部分坏死率(2.04%,1/49)低于皮瓣的切取范围>7/9组的部分坏死率(20.00%,13/65)(P=0.009);皮瓣位置≤8/9组的部分坏死率(8.60%,8/93)低于皮瓣位置>8/9组的部分坏死率(28.57%,6/21)(P=0.032)。结论:(1)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可准确定位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必要时可及时调整皮瓣的位置,降低皮瓣的部分坏死率,尤其适用于未行或无条件行彩超定位穿支的情况。(2)远端带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适用于有空洞形成的足跟部创面;具有容易控制创面感染,更好的保留足跟负重面功能的优点。(3)随着切取皮瓣的长宽比增大,其部分坏死率相应增大;皮瓣的长宽比<5∶1时,成活较可靠。皮瓣远蒂端位置越靠近小腿近端,其部分坏死率越高;皮瓣的远蒂端切取至小腿的上8/9以下(包含达到8/9)时,成活较可靠。此两个因素可对预测皮瓣的成活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