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属于沙门氏菌B群,是一群非适应性或泛嗜性的沙门氏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是目前世界各国分离率最高的菌型之一。该菌能引起各种家禽和哺乳动物的传染病,也可引起人类感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性及药物对该菌的敏感性,比较中药和西药的抑菌效果,同时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一味药,以投入临床推广使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取纯培养物对海兰褐鸡进行人工攻毒试验。对发病鸡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敏感性高低的标准,同时筛选出一味效果较好的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进行体内抑菌试验。用3%和6%剂量的粉体黄芩混饲料喂养。定期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本,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细菌总数进行平板计数,研究黄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内作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鸡病理学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饮水增加、慢性下痢、脱水和精神倦怠等症状。剖检可见鸡只消瘦,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胆囊肿胀,充满胆汁。病鸡十二指肠与空肠肠段浆膜层出现散在的暗红色不规则出血斑,有的肠段浆膜层充血呈暗红色,还有的鸡肠段出现米粒样鲜红色分布均匀的出血点。小肠粘膜层出现卡他性肠炎有大量乳白色涕样浆液渗出物,并有散在点状出血点。胸腺、法氏囊、胰腺、腺胃、脑、气囊等脏器均无明显肉眼病变,关节及关节腔内无明显病变。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肝脏局部细胞坏死,肝脏细胞膜破裂;肝脏组织中血管内淤血,肝脏组织间中有细菌分布。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绒毛断裂;绒毛上皮细胞空泡化,绒毛严重损伤;肠粘膜下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肾脏组织间淤血、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细胞膜破裂。脾脏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泡破裂,淋巴细胞浸润。腺胃粘膜层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体外药敏试验证明,阿米卡星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6mm。新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妥布霉素中度敏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壮观霉素、呋喃妥因低度敏感。黄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11 mm,五倍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12.5 mm,其余抑菌效果不显著。黄芩粉碎颗粒度25微米的样品抑菌效果最好,故选用其作为体内试验用药。饲喂黄芩试验组的鸡群肠道细菌总数增加,在接种第9天菌落数最多。说明黄芩能促进鸡的肠道细菌的增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肠道细菌总数呈下降的趋势,试验组鸡肠道细菌总数比对照组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添加6%剂量组肠道细菌总数高于比3%剂量组。表明饲喂黄芩有利于肠道菌的增殖。从第6天开始,肠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数增多,第9天最多;3%剂量组的细菌数明显高于6%剂量组,两个试验组都比对照组数量多。19天至32天期间,6%剂量组的细菌数明显高于3%剂量组。黄芩对鸡的肠道细菌有促进生长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了肠道内的某些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另外一些细菌增殖速度加快,从而表现细菌总数的增加。在鸡的体内,由于黄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营养作用超过了抑制作用,造成鼠伤寒沙门氏菌数量增加。黄芩对鸡的采食量影响较大,造成试验组鸡群体重降低。综上所述,鼠伤寒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鸡可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肠道出血等病理变化。黄芩提取物在体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其粉体制剂在鸡体内的抑菌作用不明显。粉体黄芩在控制鼠伤寒沙门氏菌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