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梅湾,是世界唯一生长在滨海砂土上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青皮(Vaticahainanensis)林的所在区域,同时也是海南省重点的旅游开发区。本文应用国外流行的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结合GIS、Rs,定量分析了石梅湾地区的植被及其周边景观结构特征。
采用地面样地调查的方法,对核心区及周边样地进行植被、植物种类的普查,把石梅湾的植被景观分为青皮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青皮林周边自然植被、青皮林周边人工植被、水稻群落、海岸沙滩等六种景观要素,划分了16类景观斑块类型。本研究区域总面积为7.6343km2,斑块总周长为473.646km,分为19种斑块类型,共有斑块1660个。研究表明:斑块类型之间以及类型内的各斑块的面积、周长分布上差异较大。16类植被景观斑块类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青皮林占整个景观的面积比例最高,分别为21.25%和15.68%,其余类型都不足5%,表明这两者在石梅湾植被中是优势景观类型;周长以水稻群落占整个景观的比例最大,为18.56%,而水椰群落仅0.05%,其间相差371倍。植被在石梅湾地区景观中占有绝对优势,植被景观斑块总面积和总周长分别占石梅湾整个景观的80.06%和58.58%,且表现为:最多斑块的植被斑块类型与最大面积的植被斑块类型不对称。石梅湾景观要素斑块的粒级结构呈现出小斑块多、大斑块少的局面。整体上表现为细粒结构。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旱地+荒地斑块数1220个,占景观总斑块数74.21%,但面积只有0.5906km2,占景观面积的8.24%,分配极不均衡。石梅湾的总分维数为1.26,形状系数为3.34,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为6.64,景观形状指标为6.70。总体上石梅湾的斑块形状并不复杂,其形状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和自然地貌(旅游区开发前),同时由于人类活动整体上比较强烈,致使整个石梅湾的景观比较全面的受到影响,并且作用较平均。对石梅湾各景观要素的景观多样性分析表明:石梅湾整个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为:2.3755(Shannon-Wiener指数)、0.8725(Simpson指数),都略大于各种要素类型,而各个景观要素的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青皮林周边自然植被>青皮林周边人工植被>其他用地。通过在多样性指数、镶嵌度指数、距离指数等层面上分析研究石梅湾异质性,结果表明:石梅湾地区空间分布上还是比较简单,异质性不明显。优势度、蔓延度最大的是青皮林周边人工植被,分别是0.365和62.63,这主要是该景观要素为人工种植的经济作物,直接与经济挂钩,占有绝对的优势。
青皮林是该研究区域内的重点保护对象,且生境特殊,对其独立出来,研究其破碎化的各项指标,计算得斑块数、类型斑块数/总面积、斑块密度、类型斑块面积/总面积、景观周长面积比分别是:38、4.978、31.757、0.157、50.3。结果表明:青皮林现有的状况形状不规则、长条状特征明显,而且平均斑块的面积小,与这一地区青皮林所受到的破坏相吻合。本研究还计算了镶嵌在青皮林中的裸露沙地斑块,达740个,总面积为0.1126km2,总周长为53.448km,周长面积之比为474.7km/km2。导致小斑块的增多而与周围景观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减少,造成斑块的不稳定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青皮林生境的破坏程度。
本研究最后还针对石梅湾的现实状况,对青皮林自然保护区提出保护对策和保护措施及探讨石梅湾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皆在为旅游区的健康开发和青皮林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系统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