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交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是积极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越发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有的学者则认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时,交通运输才能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而超前或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则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究竟是否有条件性?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证的观点。
根据交通的连接范围来划分,道路交通条件又可以分为区域对外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目前,很多学者关于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仅局限于讨论区域对外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对于区域内部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鲜有研究。因此,在本论文中,笔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区域,研究区域内部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在内部道路交通、人均GDP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各区县间差距较大,而在居民人均收入方面的差距则较小。第二,从五年间各个指标值的变化状况看,各个远郊区县间的内部道路交通、人均GDP和居民生活水平都经历了一个先加速,然后速度减缓的发展历程,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则经历了先减速,然后再增速的发展趋势。第三,五年来,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之间的路网密度和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差距在逐渐缩小,人均GDP差距在逐渐拉大,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几乎未变。第四,北京市各远郊区县的路网密度和人均GDP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北京市各远郊区县的内部道路交通越好,人均GDP就越高。根据目前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区域内部道路交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区域经济是相关促进的关系。从路网密度和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分析来看,路网密度与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改善没有必然关系。从北京市远郊区县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大力发展内部交通并不能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要想富,先修路”的论点在某些区域是有一定条件的。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如下:①关于区域内部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很多学者关注的是区域对外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笔者则分析了区域内部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②笔者所分析的区域内部道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人均GDP外,还关注到区域内部道路交通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这些在其他研究中是较少被关注到的;③在研究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笔者采用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用经济学的模型法,这可以弥补经济学理论过于理想的不足。
但由于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本论文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主要的不足之处如下:①由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选取的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区域范围较小,研究对象的数量也较少,因此研究结论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也许别的学者通过其他区域内部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会得出与之不同的结论;②由于所选区域较小,也由于数据获取的信息量较少,笔者只研究了内部交通中的道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对其他交通类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未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③限于篇幅和数据,笔者未对区域内部道路交通和区域经济为何存在这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在本论文中,笔者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北京市远郊区县的区域内部道路交通与居民人均收入和产业结构没有必然关联。至于其中的原因,笔者朱进行进一步解释,因为尚缺乏相关数据,而且论文篇幅也不允许研究内容过于宽泛。这有待于笔者日后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针对研究不足,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展望如下:①由于本文中的研究区域比较小,笔者打算在以后的研究中,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较大区域,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内部道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看是否会得出与北京市远郊区县的研究结果相似或相同的研究结论;②本文所研究的是区域内部道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区域对外交通状况对区域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如何?笔者想在以后的研究中,选取通达度、人均GDP、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几个指标,进一步研究区域对外交通与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