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理论旗帜,政党与意识形态有天然联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建设纠正党内错误路线、统一全党认识、加强党内团结和增强对于人民群众的号召力,为争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抗战之前,国内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党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日趋稳固,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党内“左”右倾错误路线、国民党内一些人曲解三民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抗战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与以民为本、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尚贤使能等儒家传统意识形态观,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源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并通过出版、翻译、教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及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意识形态建设树立科学的核心理念;为抗战服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法理依据;建立三三制政权、建设民主政治、颁布施政纲领,革新政治制度;健全组织结构、完善法规章程,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力建立和发展文化团体机构、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兴盛新闻出版事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通过思想理论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党员干部教育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建设找到实现路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即牢固掌控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地位、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保障、善于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方法;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创新发展中推动意识形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