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鼠和褐家鼠的种间化学信号和行为互作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域物种竞争在物种共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种共存机制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种间信号分化有利于减轻同域分布种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殖互作,对物种共存具有重要意义。化学通讯被认为是各个动物类群中最普遍的通讯方式之一。化学通讯依靠化学信号传递了大量种属信息,在调节动物的生存竞争和繁殖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缘种间配偶选择信号具有很高的近似性,在进行二次接触时,种间信号识别可能会出现错误,导致不当的种间求偶、交配或者攻击行为,错配选择的结果可能会造成同域分布近缘种的求偶信号和配偶偏好的分化。这种种间信号的分化有利于同域分布近缘种间的物种识别和性识别,从而削弱种间竞争达到共存。作为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啮齿动物为研究物种共存及其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和褐家鼠(R.norvegicus)是近缘种且在我国部分地区同域分布。近些年黄胸鼠北扩现象明显,而且在部分地区已经取代褐家鼠成为优势鼠种。本文以野生黄胸鼠和褐家鼠为对象,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二者的共存,运用行为学、液相色谱、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化学信号介导的种间互作对黄胸鼠和褐家鼠行为及生理反应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嗅觉偏好:Two-choice行为测试结果显示黄胸鼠雄鼠和褐家鼠雄鼠尿液的挥发性气味和接触性化学信号都涉及到种间嗅觉识别。两种鼠的雄鼠受到对方种气味长期刺激之后,褐家鼠雌鼠对雄鼠尿液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偏好发生变化,黄胸鼠雌鼠的选择没有变化。  第二、雄鼠尿液化学信号差异。GC-MS分析结果表明褐家鼠和黄胸鼠尿液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近似,但是不同成分含量出现了显著分化。此外,气味刺激造成两种鼠少量挥发性成分含量上的改变。  SDS-PAGE及IEF分析结果表明,褐家鼠尿液中所含的总MUPs含量和类型均显著高于黄胸鼠。而气味刺激造成褐家鼠一个MUPs亚型的表达上调,黄胸鼠MUPs未出现显著变化。  第三、肝脏MUPs的表达变化和血液激素水平变化。RT-PCR结果显示褐家鼠肝脏中MUPs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黄胸鼠,而且气味刺激造成两种鼠肝脏中MUP5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酶联免疫反应结果显示黄胸鼠血液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褐家鼠。气味刺激未引起黄胸鼠和褐家鼠血液皮质醇含量的显著变化。  第四、海马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RT-PCR分析发现气味刺激后F3代黄胸鼠海马中BDNF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F2代褐家鼠海马中GR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  以上研究表明,黄胸鼠和褐家鼠尿液信号的分化促进了这两种鼠的种间识别和性识别。这种种间识别信号的分化可能有利于二者同域分布条件下的共存。此外,同等刺激条件可能不会引起黄胸鼠的应激反应,从而在种间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部分解释了黄胸鼠逐渐北扩及在某些同域分布区成为优势种的现象。
其他文献
在RNA中除了存在AUCG四种经典核苷酸之外,还存在多种多样的RNA修饰(例如m5C,m6A)。这些RNA修饰在多种类型的RNA中都存在例如tRNA,mRNA,rRNA以及其他非编码RNA。RNA修饰在多种细胞
慢阻肺作为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早期的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地限制慢阻肺恶化,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但现阶段我国仅有约1/3慢阻肺患者曾经被诊断,慢阻肺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水平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担当的角色向能为人们出行过程提供娱乐、信息、网络等的综合服务提供者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是近代化学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在光谱学、微电子学、信息学等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硼酸盐晶体中B-O键的结合非常牢固,束缚在该化学键上的电
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分为2种系统:沿着微管运动的动力蛋白(dynein)和驱动蛋白(kinesin)主
随着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政务也在蓬勃兴起,它通过把电子政务和移动通信技术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突破了普通电子政务受地域限制的局限。由于移动电子政务
脱水素是一类在植物种胚发育后期富集的LEA蛋白,在植物耐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克隆并鉴定了一个大豆种子脱水素突变基因Gmdhnile,与其野生型基因GmDHN-THR相比
学位
现代战场环境的复杂多样对已有的高精度导引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截获目标,多制式的复合导引头因其可以利用不同频段的特性或者多种工作原理等优势性能指标而成为
网络编码技术最早于2000年由Ahlswede和李硕彦等学者提出,并证明理论上的组播速率上限是可达的。然而,编码操作必然会增加编码节点的计算量和处理时延,导致组播成本增加。另
近年来,有关光子晶体非互易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磁性光子晶体在时间反演对称性被破缺后,波动方程的解可能以非成对的形式出现,当再引入空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能带结构中会出现非对称,进而出现非互易的光学现象。它可用于设计如光二极管、隔离器、分路器等器件。如何构建非互易的磁性光子晶体结构以及将其应用到具体器件中是两个重要课题。探究改变光子晶体对称性的方法是实现非互易性的主要途径,克服磁性材料在损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