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思奇是国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艾思奇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主要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也深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又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阐释。我们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只有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群众掌握的东西,把哲学变成大众的哲学,使他们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他们就会所向无敌。因此,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艾思奇写作的《大众哲学》以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事例、别开生面的形式、生动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道理,将哲学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通俗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是破天荒的创举,是第一本以独特的形式进行哲学大众化的开拓性的成功尝试。并且阐明了革命真理,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中国化、现实化发展。在延安时期,艾思奇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是艾思奇在1938年4月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中提出的。此后,他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杰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捍卫者。艾思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做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工作。建国以后,艾思奇继续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际进一步地相结合,把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与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充分发挥。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战线上斗争激烈。艾思奇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也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判。艾思奇的这些理论批判,主要是捍卫辩证唯物论和驳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哲学思想。艾思奇批判了陈立夫“唯生论”哲学,批判了蒋介石“力行哲学”及其《中国之命运》愚民哲学,批判了阎锡山“中”的哲学,批判了胡适的唯心主义哲学。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与大众化、中国化与现实化的创新研究和传播方式,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研究和掌握艾思奇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有助于我们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向大众化变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