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乡村振兴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对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建设,城市建设的经验难以达成效果,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村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因此正确认知传统村落的建造发展规律,如何适宜的对村落人居环境进行建设,满足现代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求,是当前传统村落建设的难题所在。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进程,村落作为村民自发性建造个体单元大量集合的聚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发展、村民自建单体演化、居住空间的聚集的基石,同样也是承载着村落中社会交往、公共行为、地域认同的物质平台。因此,将二者结合,可以更清晰的探究村落建造的规律,有助于了解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生成演化规律。研究通过对公共性理论和空间自组织理论内在关联的探究,针对辽西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对村内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及其建造规律、空间特征、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村民的生活方式等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划分为三个层级。对三个层级的自发性建造现象进行解析,归纳整理出辽西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自发性建造规律,针对现阶段传统村落所面临的产业危机、人口流失、村民自发性建造乱象等问题,在自发性建造的视野下对辽西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提升提出策略。本研究通过对公共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借鉴,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范畴进行扩展,将村民自建住宅及院落单元中的非正式的、日常化的活动交往空间纳入公共空间研究范畴中,将公共空间划分为村落级公共空间、邻里级公共空间和单体级公共空间三个层级。通过对各个空间层级的自发性建造现象解析,整理出辽西地区传统村落自发性建造的“遗忘”和“延续”、建成环境功能与形式的分类和他组织下的空间营造三个规律,并进一步将三个公共空间层级整理为“显性”和“隐性”两套系统,提出了提升建造策略。研究成果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村民自建单元的分析与改善策略的提出也可为村民的建造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