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致使部分或完全阻塞官腔,造成重要器官栓塞,严重时威胁生命。DVT受多因素和复杂机制调控,涉及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形态、功能变化,维持着局部静脉内皮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决定着微环境是否向有利于血栓形成的方向发展,对凝血级联反应的触发起关键作用。然而,对疾病进展的分子病理生理学和机制仍知之甚少。Fgf23是一种骨源性磷尿激素,可能成为识别DVT患者的有用生物标志物,其与心血管、炎症和免疫相关。我们通过统计、动物组织实验和生物信息学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在研究样本中,D组(n=3)静脉内皮样本中的Fgf23表达较C组(n=3)有明显降低,血栓湿重及长度也都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Fgf23的研究,可能会对DVT的病理生理学产生新的生物学见解。并完善我们目前对DVT的理解和患者的管理。[目 的]1、小鼠Fgf23的表达是否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影响。2、在小鼠上Klf15是否调控Fgf23基因的表达。3、Klf15是否通过影响Fgf23的表达进而调控DVT的形成。[方 法]实验一:狭窄法构建C57BL/6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Fgf23-siRNA对小鼠血栓形成的影响。1、选取C57BL/6野生型小鼠30只;体重约23-29g,雌雄不限,SPF级动物房饲养,随机分组:Blank组(A组,n=10)、DVT组(B组,n=10)、NC-WT组(C 组,n=5)、Fgf23-siRNA 组(D 组,n=5)。Blank 组不予任何处理;DVT组造模前24h不予以任何处理;NC-WT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生理盐水;Fgf23-siRNA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 Fgf23-siRNA。2、尾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于造模后24h解剖取出血栓及形成血栓部位血管内皮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静脉内皮Fgf23表达变化情况并测量血栓相关指标。3、采用GraghPad Prism7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讨论Fgf23对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二:狭窄法构建Klf15基因敲除C57BL/6纯合子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下游Fgf23表达变化。1、选取12只C57BL/6-Klf15-/-小鼠随机分组,3只野生型小鼠单独作为DVT 对照组:Blank-KO 组(A 组,n=3)、DVT-KO 组(B 组,n=3)、NC-KO组(C 组,n=3)、Fgf23-siRNA-KO 组(D 组,n=3),DVT-WT 组(E 组,n=3,野生型)。Blank-KO组不予任何处理;DVT-KO、DVT-WT组造模前24h不予以任何处理;NC-KO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生理盐水;Fgf23-siRNA-KO 组于造模前 24h 尾静脉注射 200ul Fgf23-siRNA。2、尾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于造模后24h解剖取出血栓及形成血栓部位血管内皮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静脉内皮Fgf23表达变化情况并测量血栓相关指标。3、采用GraghPad Prism7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讨论Klf15是否能调控Fgf23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DVT的形成。[结果]实验一(1)麻醉过程中分别予以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剂进行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A组、B组未进行尾静脉注射;C组、D组尾静脉注射成功均为10只,成功率为100%。A组未造模;B组成功造模9只,成功率90%;C组成功造模5只,成功率100%;D组成功造模5只,成功率100%。B组小鼠死亡1只,死亡率为90%,A、B、C、D小组无死亡,死亡率为0%。A组未造模,小鼠成栓率为0%,B、C、D组小鼠成栓率分别为89%、100%、100%。(2)B组、C组、D组血栓湿重分别为14.80±3.80、13.52±4.13、3.84±1.81。D组与C组血栓湿重相比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血栓长度分别为8.05±0.95、7.62±0.88、3.05±0.95。与C组血栓长度相比,D组血栓长度明显变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 组、D 组湿重/长度分别为 1.80±0.27、1.77±0.21、1.70±0.55。D 组与 C组湿重/长度相比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Fgf2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C组、D组尾静脉注射成功均为3只,成功率为100%。B、C、D、E组成功造模3只,成功率100%。A、B、C、D、E组小鼠死亡0只,死亡率为0%。B、C、D、E组小鼠成栓率为100%。(2)B、C、D、E 组血栓湿重分别为 17.80±3.80、18.52±4.13、4.72±1.81、14.80±3.80。血栓长度分别为 9.05±0.95、8.62±0.88、3.05±0.95、8.05±0.95。湿重/长度分别为 1.80±0.27、1.77±0.21、1.40±0.55、1.70±0.27。D组与C组湿重/长度相比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Fgf-2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在小鼠中,Fgf23可能促进DVT的形成。2、在小鼠上Klf15可能调控Fgf23的表达。3、Klf15可能主要通过调控Fgf23的表达进而影响DVT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