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23表达影响小鼠DVT形成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致使部分或完全阻塞官腔,造成重要器官栓塞,严重时威胁生命。DVT受多因素和复杂机制调控,涉及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形态、功能变化,维持着局部静脉内皮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决定着微环境是否向有利于血栓形成的方向发展,对凝血级联反应的触发起关键作用。然而,对疾病进展的分子病理生理学和机制仍知之甚少。Fgf23是一种骨源性磷尿激素,可能成为识别DVT患者的有用生物标志物,其与心血管、炎症和免疫相关。我们通过统计、动物组织实验和生物信息学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在研究样本中,D组(n=3)静脉内皮样本中的Fgf23表达较C组(n=3)有明显降低,血栓湿重及长度也都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Fgf23的研究,可能会对DVT的病理生理学产生新的生物学见解。并完善我们目前对DVT的理解和患者的管理。[目 的]1、小鼠Fgf23的表达是否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影响。2、在小鼠上Klf15是否调控Fgf23基因的表达。3、Klf15是否通过影响Fgf23的表达进而调控DVT的形成。[方 法]实验一:狭窄法构建C57BL/6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Fgf23-siRNA对小鼠血栓形成的影响。1、选取C57BL/6野生型小鼠30只;体重约23-29g,雌雄不限,SPF级动物房饲养,随机分组:Blank组(A组,n=10)、DVT组(B组,n=10)、NC-WT组(C 组,n=5)、Fgf23-siRNA 组(D 组,n=5)。Blank 组不予任何处理;DVT组造模前24h不予以任何处理;NC-WT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生理盐水;Fgf23-siRNA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 Fgf23-siRNA。2、尾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于造模后24h解剖取出血栓及形成血栓部位血管内皮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静脉内皮Fgf23表达变化情况并测量血栓相关指标。3、采用GraghPad Prism7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讨论Fgf23对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二:狭窄法构建Klf15基因敲除C57BL/6纯合子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下游Fgf23表达变化。1、选取12只C57BL/6-Klf15-/-小鼠随机分组,3只野生型小鼠单独作为DVT 对照组:Blank-KO 组(A 组,n=3)、DVT-KO 组(B 组,n=3)、NC-KO组(C 组,n=3)、Fgf23-siRNA-KO 组(D 组,n=3),DVT-WT 组(E 组,n=3,野生型)。Blank-KO组不予任何处理;DVT-KO、DVT-WT组造模前24h不予以任何处理;NC-KO组于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200ul生理盐水;Fgf23-siRNA-KO 组于造模前 24h 尾静脉注射 200ul Fgf23-siRNA。2、尾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用小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于造模后24h解剖取出血栓及形成血栓部位血管内皮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静脉内皮Fgf23表达变化情况并测量血栓相关指标。3、采用GraghPad Prism7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讨论Klf15是否能调控Fgf23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DVT的形成。[结果]实验一(1)麻醉过程中分别予以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剂进行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A组、B组未进行尾静脉注射;C组、D组尾静脉注射成功均为10只,成功率为100%。A组未造模;B组成功造模9只,成功率90%;C组成功造模5只,成功率100%;D组成功造模5只,成功率100%。B组小鼠死亡1只,死亡率为90%,A、B、C、D小组无死亡,死亡率为0%。A组未造模,小鼠成栓率为0%,B、C、D组小鼠成栓率分别为89%、100%、100%。(2)B组、C组、D组血栓湿重分别为14.80±3.80、13.52±4.13、3.84±1.81。D组与C组血栓湿重相比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血栓长度分别为8.05±0.95、7.62±0.88、3.05±0.95。与C组血栓长度相比,D组血栓长度明显变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 组、D 组湿重/长度分别为 1.80±0.27、1.77±0.21、1.70±0.55。D 组与 C组湿重/长度相比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Fgf2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C组、D组尾静脉注射成功均为3只,成功率为100%。B、C、D、E组成功造模3只,成功率100%。A、B、C、D、E组小鼠死亡0只,死亡率为0%。B、C、D、E组小鼠成栓率为100%。(2)B、C、D、E 组血栓湿重分别为 17.80±3.80、18.52±4.13、4.72±1.81、14.80±3.80。血栓长度分别为 9.05±0.95、8.62±0.88、3.05±0.95、8.05±0.95。湿重/长度分别为 1.80±0.27、1.77±0.21、1.40±0.55、1.70±0.27。D组与C组湿重/长度相比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Fgf-2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在小鼠中,Fgf23可能促进DVT的形成。2、在小鼠上Klf15可能调控Fgf23的表达。3、Klf15可能主要通过调控Fgf23的表达进而影响DVT的形成。
其他文献
车辆振动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工作环境恶劣的越野车辆、工程车辆、重型车辆和特种车辆。其驾乘人员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的振动环境中,不仅会造成健康问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淋巴瘤儿童化疗后左室心肌应变参数的改变,及观察其对化疗后期发生肿瘤治疗相关的心功能障碍(CTRCD)的早期预测能力,旨在为临床早期发现儿童化疗所致的心功能障碍提供更有力的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儿童35例。使用GE vivid E9彩色超声诊断仪,配备经胸超声探头M5S,于化疗前及化
电缆导体温度是限制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因素,导体温度的准确计算对电缆线路的调度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热路法是载流量和导体温度计算的常用方法,而暂态热路计算受到诸多因素的影
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人们相继开发了各类新型超级电容材料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碳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双电层电容器材料,其中生物质衍生活
现今高速公路高速行车下交通事故频发,司乘人员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保障安全行车要求,对基础设施的防护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公路防撞设施虽然坚固耐用,但是存
增黏剂对压裂液、钻井液、化学堵水调剖剂和三次采油驱油剂等油气田工作助剂的性能及其施工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增黏剂当属有机聚合物,但由于有机聚合物自身的性能及日益复杂的油气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机聚合物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油气田现场施工要求。因此,必须对有机聚合物进行改性以提升其性能。在现有的有机聚合物改性方法中,将无机纳米粒子引入到有机聚合物中合成聚合物包覆型纳米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环境中因为重金属的毒性和重金属的长期的残留性,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逐渐成为环境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吸附、膜过滤、化学沉淀、电液交换等废水技术的发展,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净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些方法中,吸附以其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可回收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
随着工业、人类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大量的有毒氰根离子被排放到大气、土壤及水体中,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由于荧光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的绿色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领域,其中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逐渐成为环境保
声学探测技术在海洋勘探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声学探测技术的提高,海底声学探测数据量剧增,必然对海底探测仪器的存储以及传输信道提出了挑战,而数据压缩技术可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