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春秋》学勃兴,众多学人以伦理化的儒家之道解经、关注现实政治和编撰史书。欧阳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大将。五代乱世与赵宋王朝在时间上最为接近,而宋初出现的政治危机,使他深深感受到要从五代史中吸取教训,方能避免乱世的再次出现;在他看来,薛居正等人撰写的《旧五代史》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于是,在《新五代史》中,他仿效《春秋》,通过较为严谨的“《春秋》义例”表达了他对五代历史的看法;尤其是在人物评价上,寄托了他对忠孝和仁义的褒奖,对昏君、乱臣贼子的极力鞭挞。在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中,他在把握《春秋》要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春秋笔法”,大量删削旧史,全面评价唐代君主,对大唐盛世的历史进行了冷静的分析。由此而体现了他以史为鉴的初衷和对宋代统治秩序的极力维护。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本纪”部分中的“春秋笔法”统一起来,分别探究,综合分析,以获得对欧阳修“春秋笔法”更为全面的认识。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详细内容如下:一、绪论首先是简述本研究课题的缘由及意义;其次是对“春秋笔法”作出释义,也即对本文研究的“春秋笔法”的对象和范围作出了界定和说明;然后是欧阳修的“春秋笔法”的学术史回顾;最后是本文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的概述及论文大体框架的说明。二、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欧阳修的学术倾向。这主要包括他的《易》和《春秋》研究。对《易》的诠释,主要以着眼于现实为基础,进而发掘《易》学经典的致用功能。对《春秋》的看法,则从“简严”的外在形式和“《春秋》大义”内在含义展开,直接促进了以《春秋》书写方式行文的倾向。其学术倾向,是为运用“春秋笔法”的思想基础。第二章对《新五代史》的“春秋义例”作出详细的分析,主要选取了“春秋笔法”中的“不没其实”、“简而有法”和曲笔要义等主要部分,从而分析他对五代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他在书中寄寓的褒善贬恶之情,进而理解他处处为赵宋王朝提供辩护和警示后世的苦心。第三章探讨《新唐书》本纪部分的“春秋笔法”。由于《新唐书》本纪部分的《春秋》义例并没有《新五代史》那样严谨,所以就转换视角,对欧阳修如何将“春秋笔法”的“神”灵活驾驭于撰述中作出探讨。从具体撰述和论赞两部分进行分析,后者直接体现欧阳修的立场和感情倾向,而对前者的分析则主要从寓褒贬于序事和寓褒贬于论断以及据事直书等方面加以把握。第四章对欧阳修的“春秋笔法”作出平议。首先是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本纪的“春秋笔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欧阳修并不拘泥于《春秋》义例而注重把握《春秋》旨意的认识;其次是对“春秋笔法”给两书带来的影响作出论述;最后是全面评价欧阳修的“春秋笔法”。三、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