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关注社会领域的财富现象,探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地位和作用问题。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赋予财富概念不同内涵。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成为40年来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主题。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反映到财富领域中,理所当然的,我们关注的财富领域的重心必然由“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转变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从五位一体的文明格局来理解财富,必将丰富财富的理解维度、扩展财富的精神内涵,至少能破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财富的唯物质论的偏见或思维惯性。在提升和振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汇集、凝聚全体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从经济哲学语境中探讨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以及当代启示,意义重大。一方面,就理论意义而言,对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进行研究,能够正面厘清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的内涵、作用、地位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就现实意义而言,对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进行探讨,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实践,能够在推动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国精神等方面起积极推动作用,为共筑社会主义“财富精神”,构建科学财富观,提供理论保障。论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精神财富的基本概念及内涵辨析”。在探讨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之前,只有对精神财富、精神生产、物质财富等内容作基本辨析后,才能正确厘清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章“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对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的出场路径问题、表现形式问题、评判尺度问题以及积累创造问题进行论述;第三章“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富观念的嬗变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在精神财富实践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创造问题以及消费问题,要正确解决上述问题,必然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回归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找到解决精神财富领域问题的钥匙,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实践基础与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现代社会与当代人的发展主题,重点探讨了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与当代人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精神以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为重构现代理性,共筑财富精神,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立足我国的经济社会,从当前国人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进行经济哲学语境下的探讨,完成了马克思精神财富经济学意义的剥离,并从哲学高度来把握马克思精神财富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规律,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这里,精神财富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探讨,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精神财富问题,只有把精神财富问题放置在经济哲学语境中探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产精神财富”为核心的文化自觉和财富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