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可再生能源物质—氢气的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文以混合菌种的连续流发酵生物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可再生能源物质—氢气的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文以混合菌种的连续流发酵生物制氢系统为基础,对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的发酵类型及其产气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和过酸状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这对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产氢能力,加速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的发酵类型和与其对应的产气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型发酵菌群的发酵产氢能力最大,丁酸发酵菌群次之,而丙酸型发酵菌群的产氢能力最小。以制糖废水为原料时,在进水COD浓度为5000mg/L、HRT为8h和温度35±1℃等条件下,乙醇型发酵菌群、丁酸型发酵菌群和丙酸型发酵菌群的最高产氢能力分别达到3.62、0.77和0.03 mol/kgVSS·d,从而确定有机废水的乙醇型发酵是发酵法生物制氢最适宜的一种产氢发酵类型。厌氧反应器运行中普遍存在着“酸化”的现象。对于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pH值一旦低于4.0就有发生“过酸”的趋势,而pH值低于3.8则必然会导致“过酸”的发生。因此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pH值的控制是避免过酸状态出现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调节碱度的措施比降低负荷的措施更为有效。当反应器出现不利于产氢的丙酸型发酵时,投加半胱氨酸可以使稳定运行的丙酸型发酵转化为乙醇型发酵。在每隔3d投加2g半胱氨酸(即220mg/L反应器)条件下, 20天内可以使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发酵类型由丙酸型发酵转变为乙醇型发酵,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产氢能力。
其他文献
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有限的地表空间与堵塞的交通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两大难题,轨道交通应运而生,有关地铁车站的各项研究百花齐放。为了解决施工期间对地面交
寻求可有效细化晶粒的工艺对于开发力学性能优异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而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是一种通过累积足够应变使试样晶粒得以细化的新工艺。 本文针对2A50
结构声辐射是噪声产生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实际的噪声控制工程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有源力控制和有源声控制两种方式对结构声辐射进行控制。在有源噪声控制系
磁性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是影响其磁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对制备球形纳米颗粒的研究虽然相对较多,但在水溶液中、以水合联氨为还原剂、制备粒径在10 nm-100 nm范围内、尺寸可控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CSP流程生产含铌微合金化带钢厚度方向上应变的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带钢热连轧过程的三维热力耦合综合有限元模型
随着储能设备的迅速发展,锂资源将会在不远的将来面临短缺。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和与锂相似的氧化还原电压成为有希望接替锂离子电池的候选者。三氧化二锑(Sb_2O_3)作为电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容量(1102mAh g~(-1))和相对安全的工作电压已被研究者们广泛研究。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Sb_2O_3容易发生体积膨胀进而导致其循环稳定性较差。因此,通过不同方法有效地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成为研究热点
当今,电子晶体学由于具有X射线晶体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而变得日益活跃。然而,由于电子与晶体之间强烈的动力学交互作用,使得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分析结构复杂化。为了解决其中
水泥行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使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各类废弃物作为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题依托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高性能水泥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项目编号:2006BAF02A24),针对镍铬铁合金渣易磨性差、活性低等特点,围绕低环境负荷下合金渣物理活化、活性激发与性能优化、多元矿物复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单